萍水相逢,华美如花
世间男女之间的相遇相逢,产生的浪漫有很多种,但其中有一种,蕴含着淡淡的倾慕,抑或是暗恋,却是那晟纯净的最古典的情感……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北宋词人贺铸晚年退隐至苏州,曾偶遇一妙龄女子,便生了倾慕之情。想来,这妙龄女子,正值锦瑟华年,其步履轻盈,姿态美好,仿如曹子建当初《洛神赋》中所描写的洛神那种韵昧――“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所以,词人匆匆一见之后,不禁思恋入心,开始设想女子这么美好的如梦如烟的青春年华,是与谁一起度过的,是在什么地方度过的,于是,便写下了这首风流蕴藉、感人心扉的《青玉案》。
词人感叹说:“佳人的玉步不再来到我栖身的横塘,我只能无助地伫立凝望,目送那散发着芳香的尘埃随佳人远去。但现在不知佳人与谁相伴,共度这锦瑟般美好的年华
?是在那明月映照的小桥上,是在那百花争艳的庭院里,是在那雕饰着连环形花纹的窗前,是在那富丽秀美的朱门下,唉,哪儿才是佳人你停驻的地方呢?唯有春风春水,才知道佳人隐秘的居所吧……”
愁闷本来是一种抽象的东西,是很难说清楚的。但贺铸择取江南春景中三种典型的意象“萋萋芳草、飘飘柳絮、丝丝细雨”来描绘自己的愁苦,营造出了一种凄美哀婉的意境,让抽象的愁情也变得可触可感了。特别是最后一句,用“梅子黄时雨”来形容愁闷,更使人感到愁闷似有若无,却又渗透一切,能把人粘住而无法摆脱。难怪,贺铸会因为此词,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
与贺铸同样生活在北宋的苏轼,也曾为一面之缘的一位女子,替友人写下了一首风流华美的《江城子》:
风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若合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此词为熙宁五年至七年(1072-1074),苏轼于杭州通判任上与当时已八十余岁的词人张先同游西湖时所作。而有意思的是《瓮牖闲评》却把它归为苏轼本人的浪漫风流传说:东坡与刘贡文等同游西湖,一美妇乘舟至,见东坡,自言:“少年景慕高名。以在室无由得见,今已嫁为民妻,闻公游湖,不避罪而来。善弹筝,愿献一曲,辄求一小词,意为终身之荣,可乎
?”东坡不能却,援笔赋此词与之。
苏轼才高八斗,还一生为情所重,这样天王巨星级别的男人,当然Fans一大片了。在这些超级粉丝中,自然不乏女追星族,就像现在很多的追星族一样,日夜跟踪和打听巨星们的一切行踪,以期盼能送上一束鲜花什么的。而《瓮墉闲评》里
萍水相逢,华美如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