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谒苏洵墓苏洵墓 】是由【A小y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谒苏洵墓苏洵墓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2—
谒苏洵墓苏洵墓
苏洵墓
地理概况
苏洵墓,别名苏坟山,位于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土地乡公益村西。为苏洵及夫人程氏、苏轼原配夫人王弗的墓地。始建于宋代,清嘉庆年间举行过大修。
旧志载:"苏洵疾卒于治平三年(1066)戊申四月,享年五十有八,天子闻而哀之,特赐光禄寺丞,有司具载其丧归于蜀。'欧阳修《苏洵墓志铭》中有"苏君,讳洵,字明允葬于彭山之安镇乡可龙里。'早在北宋嘉祐二年(1057),苏洵为葬亡妻程氏,便在武阳县(属眉州)东北安镇乡可龙里的"老翁井'侧面,距"老翁井'仅十余步的地方寻得墓地。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苏轼的前妻王弗病逝于京师,明年苏洵亦病逝于京城。苏轼、苏辙扶柩归蜀,将苏洵、王弗葬于此。苏轼《亡妻墓志铭》载:"(王弗)葬于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宋时,曾于坟之东南2公里处建有祀祠广福禅院,有寺僧管理苏坟祭扫。
察觉经过
自宋以降,经南宋、元、明四百余年的变迁,苏洵墓碑志腐蚀剥落,失去了测验的依据。明成化年间,州守许仁曾奉命探索苏洵墓,先在蟆颐山前后找,未找到。后据记载及苏轼诗:"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在可龙里柳溪山中找到了老翁井,从而找到了苏洵墓,认领略苏坟山。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3—
自此以后又一百年无人访及,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眉州学政段子文经过多方查考,始到墓前造访,回县后与太守金一凤详谈了处境。金一凤"率僚属绅士往谒,焉斩荆棘,刈藤罗,见碑二,一为老泉墓碑,为待一明御俞公(时)求公墓及获公墓碑,原委井然。其一碑小而卧者,那么为明判官,公之裔孙苏大间赎祀田边界碑也,慨焉久之。'当即捐囊,"命士人封筑之,极高且大,使樵牧不侵',并建祠祭祀,置祀田、山场数百亩,以收租作为主持焚献,修葺祠宇之用。
自此以后,直至1949年,每年清明节,城内官绅文人,都要前往祭扫。
修葺养护
民国初年,眉山专署培修过老翁井,并置有"老翁井'三通碑,后面刻草书碑文,现存村民组中。"苏祠'建在墓旁约50米的地方,离老翁井不远。1949年以后,因无人照管,祠被拆毁,改建民房。苏洵墓也于1967年被邻近农人挖平,种上庄稼。
1986年,眉山县(今东坡区)人民政府拨专款,重修了苏洵、程夫人、王弗墓,增修了苏轼、苏辙衣冠墓,撰墓碑四通(原清嘉庆年间增修苏坟山墓碑,记事碑现珍藏在三苏博物馆),墓碑为仿木石牌坊,墓基红砂石砌筑,堆封土,四座墓有石板路相通,周边植松柏、银杏、芙蓉,墓地面积600平方米。2022年,东坡区人民政府拨专款,修建了进出坟地的马路,便当民众拜祭三苏。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3—
谒苏洵墓苏洵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