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
“其作品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音乐思想和鉴赏力起过革命性的冲击作用,在其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始终是
“现代主义的试金石”。
——《不列颠百科全书》
简介
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1882-1971),1882年6月17日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的奥拉宁堡(今罗蒙诺索夫),美籍俄国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西方现代派音乐的重要人物。
在艺术历史发展的历史长卷中,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可以被称作为数不多的创造者典范。他的第一批作品的问世,顿时把传统音乐的基础震撼得摇摇欲坠。而后,他又突然改弦易辙,抛弃了他那出人意料的创作风格,转而成为秩序、规则、传统的捍卫者。两次世界大战和一连串的革命见证了其作品风格变化无常的轨迹。
主要作品
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较多,主要的有:
(1)舞台音乐:芭蕾舞剧:《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婚礼》、《士兵的故事》、《普尔钦奈拉》、《阿波罗》、《仙吻》、《牌戏》、《奥菲斯》、《阿冈》;歌剧:《夜莺》、《玛弗拉》、《浪子的历程》; 清唱歌剧和音乐话剧共3部。
(2)管弦乐:《烟火》、《管乐交响曲》、《敦巴顿橡树园协奏曲》、《C大凋交响曲》、《协奏舞曲》、《三乐章交响曲》、《弦乐队协奏曲》、钢琴与管乐协奏曲,钢琴与乐队《随想曲》,小提琴协奏曲,钢琴与乐队《乐章》,乐队《变奏曲》。
(3)合唱作品:共七部。
(4)其它作品十多首。
代表作:舞剧组曲《火鸟》;舞剧《春之祭》、《彼得鲁什卡》
青少年时代
斯特拉文斯基的家庭
父亲费道尔·伊约勒维奇·斯特拉文斯基出生于波兰的一个大地主家庭,是彼得堡皇家歌剧院著名歌唱家,是俄罗斯现实主义艺术的开拓者佩特罗夫的继承者,以高超的技艺扮演了许多性格迥异的人物角色
伊戈尔出生于奥拉宁鲍姆小镇,一出生就在当地村民散发着原始乡土气息的齐唱与高雅的歌剧音乐中成长。
伊戈尔九岁就开始学弹钢琴,很快就学会了即兴创作 青少年时代的伊戈尔对中学课程毫无兴趣,日益频繁地去歌剧和音乐会 1900年,他遵从父命,毫无信心地进入彼得堡大学攻读法律专业,并有幸结识了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儿子弗拉迪米尔,并因此改变了自己阴郁孤僻、不合群的个性.
1907年斯特拉文斯基完成«第一号降E大调交响曲»,题献给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1908年初创作的«幻想谐谑曲»的配器手法颇有里姆斯基风格。与此同时,这个里姆斯基的年轻弟子尝试用另一些方式来寻求新的表现形式。他与好友米图索夫合作,着手创作歌剧«夜莺»的词曲。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中文名尼古拉·安德烈耶维奇·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外文名НиколайАндреевичРимский-Корсаков
别名 Limusiji-Kesakefu
国籍俄国
民族斯拉夫
出生地诺夫哥罗德省季赫温市
出生日期 1 844
逝世日期 1908
职业作曲家、教育家、指挥家
毕业院校圣彼得堡海军士官学校
主要成就强力集团”成员
代表作品《萨阔特》《普斯科夫姑娘》《舍赫拉查德》《西班牙随想曲》等
«彼得卢什卡»
“封斋前星期的民众节庆图”
摒弃了某些在当时被认为的音乐最主要的价值:妖媚、优雅,排斥了一切承袭浪漫主义的姿态,而体现出一种民俗色彩。
展现出一种生动别致的诙谐风格。
斯特拉文斯基第一部真正具有独创性的作品,自此之后,他成为一位掌握了新颖而富有效能的大师,显现出自己的音乐个性。
«春之祭»的革命
“俄罗斯异教徒的画面”
原始而z粗犷,展现出生命更新的神秘力量
革命性的作品
«春之祭»首演便在巴黎引起轰动,评论界分成两派,舌战不休
第一幕«大地的崇拜»
第二幕«祭献»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