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一、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的定义
1、广义:有意识、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2、狭义:即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有专职人员和专门的机构承担的制度化的,专门性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实践形式
教育实践形式是教育者将教育内容呈现给教育者并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的方式和途径的总和,它包括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媒介、教育途径等。
三、教育的本质
(一)关于教育本质的争论:1,上层建筑2,生产力说3,双重属性说4,特殊范畴说5,实践活动说
(二)教育的本质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意识地通过文化传承的活动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能施加影响,使其生成预期的经验并最终达到社会化的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 教育学的定义,就是研究教育事实、问题;探索、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它是实践性很强的理论科学。
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事实、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 萌芽阶段:先秦时的《学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比外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纶眼说家的培养》早三百年。
(二) 独立阶段(17-19c)
从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开始,教育学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1、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论文《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中,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2、1632年,捷克的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出版,该书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专注。
3、1776年,(德)康德在哥尼斯大学,教育学作为大学课程,他为“理论”立法。
4、1806年,(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出版,该书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其中阐述了德、智、体各方面的根本问题。【“教育的五阶段: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不少学者认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传统教育代表“三中心”:课堂、教师、书本
5、(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家,代表作《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等。杜威批判了传统教育,反对“三中心”说,提出四个响亮的教育命题: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教育即社会,他的主张被称为“现代教育”,因此被称为“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
(三)现代教育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教育学流派如实践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等
1、 实践教育学,19c末20c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代表有梅伊曼《实教教育学入门讲义》,拉伊《实验教育学》
2、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c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有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利特等
3、 批判教育学,20c70s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有(美)鲍尔斯与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1976年(美)布鲁诚《教育过程》(1965年)
“教学五原则”: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使学生理解学
教育学概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