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治疗的循证实践
广东省静脉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何金爱主任护师
主要内容
一、循证实践的概念
二、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循证实践
三、研究、循证实践与«实践标准»的关系
四、2016年INS静脉输液治疗标准及其循证
依据的强度
一循证实践
1、定义
(Evidence-Based Practice,EBP)
传统定义:在对病人护理做决定时认真使用目前
的最佳证据。
新定义:整合最佳研究证据到临床和病人价值中。
2、特征
(1)最佳研究——具有临床相关性,以病人为
中心,治疗方法有效安全,帮助患者康复,并有
效预防。
(2)临床专业性——能使用临床技能和以往的
经验识别病人的健康状态,干预方法以及期望。
(3)病人价值——独特的偏好,顾虑和期望,
这些需要整合到临床的决策中,更好的服务病人。
3 意义
“我们一直的做法”是不建议持续采取的
消除不必要的传统实践方法
号召临床工作人员使用研究结果运用到临
床工作中,并结合现有的研究结果加以运
用
平均17年的时间将研究转化为实践
临床与研究结合起来
循证实践的步骤
、可靠性、临床
价值及实用性,得出确定的结论。
,指导实践,并与临床知
识、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作出完整
的措施。
二、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循
证实践
•
外周静脉留置针每3~4天更换一次花
费大,再置管病人的疼痛,建议修改这个
方案
•留置针留置时间?
• Van Donk 等对 316 例病人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
常规 72~96h更换,与仅在有临床指征时更换
留置针相比,静脉炎或堵管发生率没有差异,
没有血流感染
• Webster等对 755 例内外科病人进行了随机对照
研究,其中 379 例为有临床指征更换导管组
(干预组),376 例为常规更换导管组(对照
组),并以发生静脉炎或渗出为留置失败的标
准
•结果: 对照组 376 例中有 123 例(33%)因静
脉炎或渗出而拔除导管;干预组 379 例有 143
例(38%)拔除导管,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输液相关花费对照组高于干预组
•两组静脉炎发生率低:干预组为 4%、对照组
为 3%。
• Catney 等.......
评价证据
•系统评价:包括定性体统评价和定量系
统评价
• Meta分析:确定有效量、异质性检验、
选择效应模型和统计方法、敏感性分析
静脉输液治疗的循证实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