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海上观音是一尊108 米高的三面像, 并不是通常见到的一个身体几个头部的佛像, 而是三个身体、三个头和三个肩膀的佛像。
在每个正面朝向上只能见到一个雕像。这个像是19 9 8 年开始创作的, 前后共花了6 年零10 个月的时间, 比自由女神的10 年要短一些, 比之通常的制作时间来说是长了一点, 但正由于有较宽裕的时间, 所以可以反复研究推敲, 并向传统和有经验的雕塑界、佛教界人士讨教。大像制作和小像有一些地方不同, 最突出的不同点就是比例问题。这里我分全身、头部与肩三个方面来谈一点心得, 抛砖引玉, 向同行请教, 达到大家来探讨一个大像制作规律的目的。
一、历史上大尺寸雕像制作中的比例关系中国历史上对大尺寸雕像制作中全身与头的比例关系并未见记载, 民间一般比例就是“蹲三、坐五、立七”, 而做到大像则是头反而比平常尺寸要更大, 否则说是看不清眉目。部分记述东晋戴速父子造像的《世说新语》中也未谈及比例, 其它《洛阳伽蓝记》等书, 虽然都是谈庙宇与佛像, 但比例一项都是空白, “造像仪规”-书虽具体介绍了尺寸, 可是除了藏地在使用外, 汉地却不受其限制,所以在现在能看到的石窟造像中各种比例都有。以龙}’一]石窟为例,北魏的宾阳三洞造像身体阔大, 比例偏矮。而一些唐朝的小窟, 菩萨形象亭亭玉立, 都很修长, 并且制作者将莲花座上的平面, 后部上抬, 使菩萨立在一个斜面上, 菩萨倾斜的脚背有一点像踞起脚的芭蕾舞演员, 增加了人的高度。其它各个石窟就比例而言, 情况也差不多。在雕塑界搞创作向来用的比例是男子7.
、女子没有专门有大像比例一说, 但20 世纪50 年代苏联的经验传了进来,说在苏联室外雕塑的比例最大的有用到9 : l 的, 当时听来很不可思议, 19 6 0 年我分配到上海美专教书, 一位早年留学欧洲的老先生说, 苏联的这种方法是瞎搞, 说是雕刻人体比例没有大型小型之分, 没有室内室外之分, “架上雕刻”一词更是荒谬, 雕刻只有米开朗基罗比例、达·芬奇比例。由于这位老先生不信苏联雕刻界说法, 后来他在为上海街头做的一尊肖像雕刻中, 明显给人感觉有大头娃娃之嫌。南山海上观音开始做的时候, 个别搞佛教的同志坚持“造像仪规”一说, 但甲方老总却认为旅游点的菩萨应该不同于庙堂造像, 那些服装模特儿、电影演员为什么受人青睐, 不就是为一个高度吗? 何况现代人追求减肥。我则是非常喜欢敦煌壁画中那些姿态婀娜、形体修长的供养菩萨。我认为各个时代造像是有不同的, 今天造佛像更应有时代感, 其中“修长”也是我要求的时代感中的一条。当小稿在北京征求意见的时候, 赵朴老说了“如法如仪”。雕塑界许多同行普遍提及未来的大像的比例一定要拉长, 其中雕塑家张德华的意见十分珍贵, 并未见之于前人着述和闲谈。她说比例的拉长, 井不是等比例的拉长, 而是渐进的, 也就是说小腿要拉得更多一些, 大腿少一点,躯干再少些。我在“南山海上观音”像的塑造中充分利用了她这条经典之言, 以后的事实证明她的意见非常正确, 我也受益匪浅。雕塑家钱绍武对我说比例大胆拉长, 不要害怕, 你看看雨花台那组主题雕刻, 其中的工人形象全身与头的比例是1 1 : 卜·?
当19 9 9 年开始放大lo.
sm 高的第一个稿时, 我把比例定位在8.
因为
海南三亚观音雕塑像怎么制作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