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
摘要:诗歌是大学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中加强诗歌的教学有助于学生从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怎样有效进行诗歌教学:1、新旧诗歌相结合,对话式教学;2、课堂师生朗读,共享诗歌之美。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关键词:诗歌;对话式教学;朗读教学
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中《大学语文》承担着传递中国优秀文化的重任。而其中的诗歌部分又集中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然而在高职院校学生不重视大学语文课程学习的氛围中,如何上好大学语文课程,如何提升该课程中诗歌部分的有效教学,成了当今高职院校里语文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
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热播,重新燃情了全民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烈情怀。“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该节目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让我们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古代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在全国重视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下,大学语文课中古诗词的教学的好坏,对学生能否学好古诗词有着重要的影响,讲好古诗词有助于重燃高职院校学生的诗词情怀。
一、新旧诗歌相结合,对话式教学
在讲解新的诗歌内容之前,注意让学生对以前初高中时期学过的诗歌的复习。通过对旧知的复习来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主和学生进行对话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对诗歌学习的积极性的保持。
首先,以陶渊明的诗歌讲解为例进行具体阐述。在课程导入时,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比如在讲解陶渊明时,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当中的一道赛题作为导入问题。问题是:下列哪位诗人在当时不受关注,到后世“粉丝”众多?A选项是白居易,B选项是李白,C选项是陶渊明。这道题教师可以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大赛的视频截图进行展示,图片增加视觉冲击,从而激发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把诗词大会第二季冠军武亦姝的回答截图下来,从而导入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讲解接下来的内容时,用师生对话的形式进行讲解。教师分别提出以下问题:?能否用词语进行概括?2. 我们学过陶渊明的哪些诗文?例如:《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3. 陶诗的题材有哪些?在讲解这些问题时,师生要进行充分互动,教师不做过多讲解以引导为主,学生的回答和参与是主要教学环节。按照课堂的学生表现,学生会积极主动去回答这些问题。教师从而引入对教材上节选的陶渊明的田园诗《和郭主簿二首其一》的讲解。大课堂课堂秩序不好掌控,学生使用手机导致走神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更好的解决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利用手机打游戏看视频聊天而是利用手机进行学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手机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提问问题来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再针对难点问题,老师和学生进行探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教学的最后,再让学生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十场比赛中王立群教授解说陶渊明的视频片断,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增加对诗人的了解,从而增加对陶渊明诗歌内容的掌握。
其次,以白居易的《长恨歌》的诗歌讲解为例进行具体阐述。首先,利用
赏中华诗词 品生活之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