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学教师听课笔记记录.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小学教师听课笔记记录】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小学教师听课笔记记录】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小学教师听课笔记记录
  老师讲故事: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提问:皇帝为什么连声叫好?
  板书:12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导入新课)
  2. 观看录像《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3. 自选方式朗读课文 “个别,小组”
  4. 启发式提问(弄清事情起因和结果,激起学生好奇心)
  5. 学生提问题,自然过渡到“过程”
  6. 重点分析三位徒弟画骆驼的过程
  板书:画多许多小骆驼
  许多骆驼头
  两只山谷走(以少代多)
  7. 用“虽然……但是……”句式评三个徒弟的画
  8. 猜猜“大徒弟、二徒弟会对小徒弟说什么话?”(角色扮演)
  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加强对人物之间关系和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梁老师抓住这一点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很好!
  9. 让两位学生站起来读ppt上的故事“踏花归来马蹄香”
  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妙在何处?
  10. 老师读故事:“深山藏古寺”,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中情景
  提问:皇帝会喜欢哪一幅画?
  给四幅画分别起名
  评析:
  杨老师具有独特人格魅力,是因为她脸上和善的笑容给人带来的无尽亲和力。她是个善于调控课堂的老师。整堂课气氛很活跃,学生很配合很投入。
  教师用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导出新课。该故事与课文中画骆驼的故事类比,立意都是“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很自然地导出课文题目。
  该课最大的亮点是多媒体的使用。教师课前收集了很多材料,做了精心的准备。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让学生观看课文录像,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感观认识,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限制了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否在学生阅读课文后观看效果会更好呢?
  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有良好的教师语言艺术。“我觉得你说得特别好,只是声音再大一点。”既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心。
  整堂课的总体设计是故事连故事,进行师生互动,积极,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但我认为连续四个相似的故事,没有必要,反而缩短了课文的学习时间,显得喧宾夺主。
  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 五年级下册 第11课《金色的脚印》
  1、老师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呢?”
  学生回答:“我喜欢……是因为……”
  再问: 你喜欢狐狸吗?(导出新课)
  板书:11 金色的脚印
  2、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有哪几个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小组讨论)
  启发式提问,老师板书:
  小狐狸
  喂奶 放生
  咬木桩
  喂食
  老狐狸 正太郎
  拯救
  评: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板书很好!
  3、快速默读,找出文中让你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
  “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
  老师总结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解释“脚印为什么是金色的?”
  评:情感升华部分,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评析:
  夏老师和杨老师风格不同,他很儒雅,沉稳内敛。
  《金色的脚印》作为一篇
  自读课文,夏老师的教学设计步骤很简单,构思非常清晰有条理,目的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对话。但整堂课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气氛略嫌沉闷。
  作为一篇阅读篇目,注重的是学生自我情感体验。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教师有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遗憾的是,也许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很少。假如狐狸的品质,如: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等,是由学生自己讲出来,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话,这堂课会更加精彩。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如普通话的某些发音。一个小女孩在黑板上写了“狐狸对人类很善良”。“善良”一词误用,应改为“友善”,教师没有注意这一点。
  整节课时间分配不合理,对时间的把握不到位,导致拖堂和草草收场。
  白云区集贤小学 二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三》
  课前热身:播放轻音乐,让学生放松,舒缓情绪
  正式上课:总线:“导游小姐”带领大家游览风光秀丽的祖国。
  第一环节:学习古诗《敕勒歌》
  1、教师用ppt展示一些祖国风光图片。大草原图片导出古诗《敕勒歌》
  2、教师范读,学生谈感受:“读出了大草原的美”,小组朗读
  评: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认字
  具体操作:1、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汉字。
  2、组长展示生字卡,组员开火车说出汉字的读音、结构、部首和组词。
  3、教师抽查。
  评:小组合作认字是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根据抽查反馈回来的信息,学生掌握得很好,完全达到了教学目的。
  第三环节:“我会填”
  1、 教师展示ppt,学生用一句话形容看到的景象。
  评:这一环节中,教师先说出前面的形容词,学生说后面的名词。这样对学生干涉太多,限制了学生思维。
  2、 小组合作填空
  评析:
  这是一节综合性学习的示范课。
  综合性学习最困难的是选题。梁老师根据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选择了“风光秀丽的祖国”这个题目,选题与课文内容相联系,这点很好。
  梁老师匠心独运,用“导游小姐”带领学生游览这个构思将各个教学环节串连,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课堂多次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师根据互
  补原则分组,以“好学生”带“坏学生”,形成一个团队。教师制定相应的奖励规则,如升级等。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小组间进行比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综合性学习课堂很活跃、很开放,学生在玩中学。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身上,让每个学生投入活动,是个难题。梁老师巧妙地利用音乐解决了这个难题。通过固定的约定俗成的音乐声给学生暗示,让学生立刻安静下来坐端正。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 某些教学活动不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如:给“善”、“贵”等汉字找朋友,学生一开始摸不着边,搞了半天才知道找反义词。但“善”与“恶”如何做朋友??
  二、 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如“川流不息的瀑布”、“贱贵”等。
  三、 对于大多数学生都弄错的问题,教师没有解释清楚。如:“贱”的反义词为什么是“贵”,而不是“富”。
  四、 机会均衡问题。表现好的组和成绩好的学生表现的机会明显多于其他组。有些学生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
  顺德容桂泰安小学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大自然的语言》课前师生交流:打招呼,问好
  正式上课:
  1、 一边看课文动画,一边听录音
  2、 自由朗读,自学生字词
  3、 找出课文中讲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让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写出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蚂蚁、蝌蚪……”
  4、 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大自然语言美美地读一遍,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三叶虫化石”
  在ppt上展示三叶虫化石图片,介绍三叶虫的相关知识
  指导学生朗读“三叶虫化石”段
  启发学生思考“生活在海洋中的三叶虫为什么会出现在喜马拉雅山脉?”
  5、 白云、雨天都和天气有关,自然导出“蚂蚁”段
  男女生朗读比赛
  6、 对“蝌蚪”感兴趣的学生一起站起来朗读该段
  7、 季节交替导出“大雁”感兴趣的同学一起站起来朗读该段
  8、 男女生比赛朗读“大树”段
  板书:
  白云 蚂蚁 天气
  蝌蚪 大雁 季节
  大树 大鱼 年龄
  “三叶虫”化石 地理
  9、 课外拓展“你在生活中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教师展示课件:其他大自然的语言
  10、 仿照课文讲话
  评析:
  这是一个很优秀的课例。
  首先,教师素质很好。俞老师业务水平很高:普通话标准,朗读能力很强,能够带动学生的情绪,有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验大自然语言的美。而且讲究语言艺术,她对学生以正面评价和鼓励为主,言语优美,具有感染力。
  其次,课堂调控好。全班六十五个学生,班额比较大,这么大的班额场面往往难以控制,容易发生混乱。俞老师课堂调控能力很强,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很配合很投入。
  再次,教学设计好。教师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当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的意蕴。
  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穿插科普知识的传授,如:对三叶虫的介绍。
  教师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注重课外知识拓展,超越教材。俞老师利用网络收集资料,课件很好,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感观认知,而且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量很大,很吸引学生。
  顺德泰安小学 五年级下册 《丰碑》
  1、 直接入题——丰碑
  找出课文中点题的一句话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 学生朗读“冻僵”段,谈感受
  “舍己为人,做好牺牲前的准备……”
  教师提问“镇定”、“安详”的意思
  评:训练学生随课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 猜猜“军需处长牺牲前想到了什么?”
  评:这里学生回答很虚假造作,缺乏真情实感。
  4、 指导学生带着对老战士的崇敬之情配乐朗读“冻僵”段,谈感受
  “沉重,悲伤难过,伤心,尊敬……”
  评:朗读指导效果不明显。
  5、 找出将军情感变化的句子,谈感受
  “爱战士,对君处不满,爱兵如子……”
  6、 教师范读“将军愣住了……”段
  板书:
  22 丰碑
  舍己为人
  7、 带着必胜的信心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评析: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精益求精的老师来说,一堂课结束后,总会留下一些遗憾。
  这堂课的教案设计很好,看得出教师很用心。但具体操作起来,还是留下一些遗憾。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这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课文,重要的是以情打动人。但革命战争年代离学生很远,学生很难投入。把学生带入情境,是本节课的重点。这很需要教师创设情景渲染气氛,培养一种感情基调。唐老师忽略了这一点,她直接进入主题,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导致下面的教学没有打动大部分的学生心灵。
  让学生谈感受,这点子很好。但前面感情铺垫不够,学生的回答大多空泛虚假,口号式的,遗憾。
  对于学生错误,如:用“恼怒成羞”形容将军。首先,应是“恼羞成怒”,再次,这个词用在这里不适合。
  整堂课节奏拖沓,时间把握不好。如:“贴”字纠缠了很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才答到点子上。由于前面花费了很多时间,导致“将军”这条明线没有深入分析。
  优点:一、教师注重指导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自读自悟,体现读书的重要性。
  二、板书很新颖。“舍己为人”的底座竖起“永垂不朽”,形象直观,耐人寻味。
  顺德容桂中学 七年级下册 《音乐巨人贝多芬》1、 听交响乐录音《命运》,导出新课
  2、 模拟情景,学生表演
  情景一:各大报社相聚一堂,讨论贝多芬及其音乐
  黑色地带组:分析贝多芬音乐《致爱丽丝》
  评:专业术语太多,不知其他同学是否听懂。
  清风组:介绍贝多芬生平,着重介绍贝多芬的童年
  银河组:欣赏贝多芬音乐《欢乐颂》
  千里马组: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谈感受
  评:没有深入交流,流于形式。
  四人帮组:朗读一段话抒发对贝多芬的感受
  百分百组:用ppt展示有关贝多芬的图片,介绍贝多芬创作的主要作品,重点介绍《第九交响曲》
  情景二:各大报社记者到贝多芬家中拜访贝多芬(小品表演)
  评:小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贝多芬的生活状态,而且走进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演员很好!
  情景三:各大报社争相报道贝多芬
  鹤立鸡群报:《我看贝多芬》
  n 不愿意跟别人接触
  n 不爱干净
  n 不耐烦
  清风日报:《多愁善感的贝多芬》
  黑色地带报:《自强不息的贝多芬》
  百分百报社:《把健康的耳朵还给贝多芬吧》
  终点在望报社总编:《意志与理想》
  梦想蓝天报:《对贝多芬的感想》
  n 执著
  n 热爱音乐
  n 伟大、坚强
  n 奉献
  头号种子报社:《敞开心扉,融入世界》
  千里马报社:《过于沉迷音乐的贝多芬》
  3、 小组讨论:通过这次活动收获到什么?
  4、 师生交流:这种综合性活动对学生是否有好处?
  评析:
  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综合性学习示范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师采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
  学生分成若干组,组员之间合作收集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制成课件,在班上展示,组与组之间交流学习成果。这堂课就是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
  整个课堂设计很巧妙。模拟各大报社采访贝多芬的情景,以话剧表演的形式陆续展开各小组的汇报,现场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表演欲很强,和积极参与课堂。
  从情景一讨论贝多芬到情景二走进贝多芬的世界,再到情景三扣问贝多芬的心灵,三个情景逐步推进,层层深入,学生在情境中体会贝多芬的心灵世界。
  顺德容桂中学八年级下册《织女星和牵牛星》1、教师导入新课
  2、学生作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 星空博览:展示有关天文学的图片
  二、 作者介绍:叶至善的生平
  三、 说明文简介:介绍说明文的有关知识点: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
  介绍织女星、牵牛星、光年、银河
  四、 课程小练:学生自行出题,抢答题目,自行考核,主要考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五、 星座美图:星群图展示
  六、 互动游戏:介绍白羊座的神话传说
  七、 认识文体:科学小品文介绍

小学教师听课笔记记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鼠标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3-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