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听课笔记听课笔记
老师讲故事: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提问:皇帝为什么连声叫好?
板书:12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导入新课)
2。 观看录像《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3。 自选方式朗读课文 “个别,小组”
4. 启发生投入活动,是个难题。梁老师巧妙地利用音乐解决了这个难题。通过固定的约定俗成的音乐声给学生暗示,让学生立即安静下来坐端正.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缺乏:
一、 某些教学活动不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如:给“善"、“贵”等汉字找朋友,学生一开场摸不着边,搞了半天才知道找反义词。但“善”和“恶”如何做朋友??
二、 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如“川流不息的瀑布”、“贱贵”等.
三、 对于大多数学生都弄错的问题,老师没有解释清楚。如:“贱”的反义词为什么是“贵”,而不是“富”。
四、 时机平衡问题。表现好的组和成绩好的学生表现的时机明显多于其他组。有些学生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
顺德容桂泰安小学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大自然的语言》课前师生交流:打招呼,问好
正式上课:
1、 一边看课文动画,一边听录音
2、 自由朗读,自学生字词
3、 找出课文中讲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让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写出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蚂蚁、蝌蚪……”
4、 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大自然语言美美地读一遍,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三叶虫化石"
在PPT上展示三叶虫化石图片,介绍三叶虫的相关知识
指导学生朗读“三叶虫化石”段
启发学生考虑“生活在海洋中的三叶虫为什么会出如今喜马拉雅山脉?”
5、 白云、雨天都和天气有关,自然导出“蚂蚁”段
男女生朗读比赛
6、 对“蝌蚪”感兴趣的学生一起站起来朗读该段
7、 季节交替导出“大雁”感兴趣的同学一起站起来朗读该段
8、 男女生比赛朗读“大树"段
板书:
白云 蚂蚁 天气
蝌蚪 大雁 季节
大树 大鱼 年龄
“三叶虫”化石 地理
9、 课外拓展“你在生活中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老师展示课件:其他大自然的语言
1、 直接入题—-丰碑
找出课文中点题的一句话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 学生朗读“冻僵”段,谈感受
“舍己为人,做好牺牲前的准备……”
老师提问“镇定"、“安详”的意思
评:训练学生随课文理解词语的才能。
3、 猜猜“军需处长牺牲前想到了什么?”
评:这里学生答复很虚假造作,缺乏真情实感.
4、 指导学生带着对老战士的崇敬之情配乐朗读“冻僵"段,谈感受
“惨重,悲伤难过,伤心,尊敬……”
评:朗读指导效果不明显。
5、 找出将军情感变化的句子,谈感受
“爱战士,对君处不满,爱兵如子……"
6、 老师范读“将军愣住了……”段
板书:
22 丰碑这堂课的教案设计很好,,还是留下一些遗憾。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这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课文,重要的是以情打动人。但革命战争年代离学生很远,学生很难投入。把学生带入情境,是本节课的重点。这很需要老师创设情景渲染气氛,培养一种感情基调。唐老师忽略了这一点,她直接进入主题,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导致下面的教学没有打动大部分的学生心灵.
让学生谈感受,这点子很好。但前面感情铺垫不够,学生的答复大多空泛虚假,口号式的,遗憾.
对于学生错误,如:用“恼怒成羞”形容将军。首先,应是“恼羞成怒”,再次,这个词用在这里不适宜。
整堂课节奏拖沓,时间把握不好。如:“贴”字纠缠了很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才答到点子上。由于前面花费了很多时间,导致“将军”这条明线没有深化分析。
优点:一、老师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才能的训练,让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读书的重要性.
二、板书很新颖。“舍己为人"的底座竖起“永垂不朽",形象直观,耐人寻味。
顺德容桂中学 七年级下册 《音乐巨人贝多芬》1、 听交响乐录音《命运》,导出新课
2、 模拟情景,学生表演
情景一:各大报社相聚一堂,讨论贝多芬和音乐
黑色地带组:分析贝多芬音乐《致爱丽丝》
评:专业术语太多,不知其他同学是否听懂。
清风组:介绍贝多芬生平,着重介绍贝多芬的童年
银河组:欣赏贝多芬音乐《欢乐颂》
千里马组: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谈感受
评:没有深化交流,流于形式.
四人帮组:朗读一段话抒发对贝多芬的感受
百分百组:用PPT展示有关贝多芬的图片,介绍贝多芬创作的主要作品,重点介绍《第九交响曲》
情景二:各大报社记者到贝多芬家中拜访贝多芬(小品表演)
评:小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贝多芬的生活状态,!
情景三:各大报社争相报道贝多芬
鹤立鸡群报:《我看贝多芬》
n 不
小学教师听课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