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当代语言学
乔姆斯基与转换生成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乔姆斯基与转换生成语言学
本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1928年- )的《句法结构》问世在语言学界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并由此而产生了一个新的学派——转换生成派。转换生成派在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土壤上产生,并在同结构主义决裂和挑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
乔姆斯基
转换生成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又称“先天语言能力学说”,他指出:
①语言是创造的,也即获得语言并不是去学会特定的句子,而是利用组句规则去理解和创造句子,句数是无限的;
②语法是生成的,儿童生下来就具有一种普遍语法,这种普遍语法的实质就是一种大脑具有的与语言知识相关的特定状态,即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婴儿就是凭借这个普遍语法去分析和理解后天语言环境中的语言素材。
③每—个句子都有两个结构层次——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深层结构显示基本的句法关系,决定句子的意义;表层结构则表示用于交际中的句子的形式,决定句子的语音等。句子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变为表层结构,从而被感知和传达。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学理论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行为主义言语获得理论的束缚,认识到婴儿言语获得过程中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研究言语过程的心理机制的问题,这是很有理论意义和借鉴价值的。当然,他的“语言获得装置”仅仅属于一种假设,要证实这个假设并不容易。目前它也没有得到有力的研究证据,而只是对科学事实的一种解释性假说而已。另外,他强调天赋观念,强调先天性,低估了环境和教育在言语获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忽略了语言的社会性,这也是片面的。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在英国语言学家弗斯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代表作为《功能语法概要》和《功能语法导论》。
韩礼德
1925年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里兹,青年时期在英国伦敦大学主修中国语言文学,获得学士学位。
1947年至1949年到中国北京大学深造,导师为罗常培先生。
1949年至1950为攻读现代汉语转入岭南大学,跟随王力先生学习。回国后,跟随剑桥大学弗思(Firth)教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脱胎自认知心理学或认知科学,大约在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开始成型。认知语言学涉及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它针对生成语言学,提出: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从基本上都必须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
以转换生成语法为代表的形式语言学理论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套形式化的原则和规则系统,试图从语言内部寻找对语言现象的解释。而认知语言学理论则是要提出一套心理分析的手段,试图从语言外部去寻找对语言现象的解释。
社会语言学
当代语言学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对语言学与相关学科关系方面的研究,从而产生了不少新兴的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等。
社会语言学:顾名思义是社会学和语言学相结合的产物,也吸收运用了心理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是一门综合性研究学科。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
语言学-第三节 当代语言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