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院士待遇
本期,我们在重点栏目刊发关于院士待遇的话题,通过院士对待遇问题的切身体会,让更多人了解到院士群体的工作与生活。院士待遇各省、各地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单位也有不同的待遇,并不全是传闻中的高标准、高待遇。人们对院士群体也有很多的误解和不了解。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认为,人们对院士的质疑,更多只是担心资深教授或院士是否名至实归。而如果名至实归,除了必要的物质奖励之外,我们在制度管理上更应该倾向于大力宣传他们的学术,评选院士是为了充分肯定他们的学术成就,突出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为了提升他们的功利性待遇。
因此,我们不能用行政化的对待干部管理的办法管理学术,必须去学术管理的行政化,让变了味道的院士终身化返回学术治理正道,让院士这一最高学术荣誉回归神圣的荣耀而非功利。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快学术管理体制改革。如果不突破体制之困,单靠沈国航这样的老先生的自觉革命,仍然难以打破体制的围墙。
希望制度设计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关院士改革的论述:“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事实上,早在2012年的院士大会上,院士制度改革就已提上议事日程。会议提出,保持院士称号的学术性和荣誉性,不与物质利益挂钩;坚持院士增选工作的独立性和学术性,减少非学术因素的干扰;明确推荐人的权利和责任;为院士团体实现其功能定位,实现权利和责任的统一提供制度保障。可见,院士管理体制应当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进行改革。
话说院士待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