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创新探索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迅猛。为了满足企业对不同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然而,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具有较强的与时俱进性和实践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培养出来的学生乏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弱,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强调电子商务人才应具备的两个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
一、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创新
首先,电子商务专业的教材建设情况不够理想,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十分不利。主要存在的问题是:①直接用其他专业的教材,内容泛化,缺乏针对性,;②将现有的各门课程进行简单的揉合,缺乏系统的有机组合,内容比较凌乱,重复性比较严重;③大多数案例都比较陈旧,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更缺乏实践性,另外体系散乱,互不关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拿来主义,不应直接采用这些教材,而应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行业和区域经济特点来补充和更新教材内容或者编写新教材。编写教材时,以能力为本位,强调技能培养,围绕岗位能力标准组织教材内容,淡化理论讲述,突出实际操作,加强技能训练,加大实务案例。在内容上要新颖、具有代表性和创新性;在内容组织形式上要结合岗位技能要求分划分成不同的模块;在方式上鼓励高职院校和电子商务企业合作编写教材,增加案例的真实性、实用性和实践性。
其次,传统的说教授课形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电子商务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计算机科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传统教学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是这些与实际应用相差甚远,学生的知识水平只能永远地停留在书本与模拟软件上层次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转变教学方式,学习理论时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己收集、整理电子商务相关案例,并进行分析,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或者根据课程需要由学院统一安排学生到企业调研、参观及听取相关讲座,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与商务素质。而实践教学平台应由模拟软件单一实践平台转变为由模拟软件、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互联网等构成的动态、多层次、多样化的综合性实践平台,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在教学媒体工具选择上,电子商务专业应采用多媒体+互联网多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来讲解理论、演示实际应用情况。例如,《网络营销》课程中的市场调研部分,应在理论讲解完后在互联网上演示如何选择免费的调研平台发布问卷,利用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等方式发放问卷和回收问卷,然后利用在线统计分析工具完成问卷数据统计,最终教会学生掌握互联网市场调查这一最新调查手段。
最后,传统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不能全面考核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学和能力。电子商务专业应采取复合式的考核模式,即平时考评与期末考试相结合、量化指标与非量化指标相结合、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专业考核与素质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考核内容上,以“能力考核”为主,着重考查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技能操作上;在考核方式上,
“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在考核方法上,使用等级评估、小组评价、教师打分等多种考核方法综合评定课程学习成绩,即采取“复合式—全程性—多元化”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创新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