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初唐
盛唐
晚唐
中唐
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白居易、柳宗元、韩愈、刘禹锡等
陈子昂、骆宾王、王勃、卢照邻、杨炯等
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
唐代(公元618 ~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也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唐代诗人按时期划分,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派别,下图为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唐代诗人简介
初唐时期
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逐渐完成了诗歌声律化过程,奠定了中国诗歌中律诗的形式。使唐代诗歌呈现出自己的面貌。经过他们的努力,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的奢靡走向社会的大众生活,风格也从纤柔卑弱转变为明快清新。初唐最杰出的诗人是陈子昂,他主张恢复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陈子昂的诗歌刚健朴素,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盛唐时期
这时期是诗歌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盛唐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各异,有人歌颂自然,有人向往边塞,有人高歌英雄主义,有人发出失意的叹息。众多的诗人在浪漫的氛围中自由地创作,共同营造出震撼后世的“盛唐气象”。
盛唐中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岑参以写边塞诗见长,高适的诗歌较能反映民间的疾苦。真正能代表盛唐诗坛的大诗人当推“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他们的诗歌对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盛唐时期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他是继屈原以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身长七尺有余(),汉族,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mín)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李白的剑术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如果李白弃文从武,专心研究剑术,相信是不会亚于裴旻的。与李商隐、李贺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盛唐时期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有《李太白集》传世。
,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武皇开边意未已。
《兵车行》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高适(700—765) ,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世称“高常侍”。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唐朝诗人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