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一课时)
一、基本说明
:《思想政治》必修①
:高中一年级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
:40分钟(教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分配不公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分配公平是党和社会严重关注的社会问题,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有重要论述。本框地位重要,是重点、难点、热点三者的合一,考虑到内容很多,且理论性强,设想作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讲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第二课时讲第二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和本单元综合探究“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我校高一学生工农子弟居多,对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有感受,有兴趣,但在认识方面可能存在片面思想,需要引导科学分析,理性思考。
:
(1)知识目标: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理解我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
(2)能力目标: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公平精神。
重点:1、当前我
2、再分配如何更加注重公平
难点:1、保证“两个合理比重”
2、理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概念
:收入分配公平“是什么——>为什么——>会怎样——>怎么办”。
三、教学过程
框题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一课时
内容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漫画激趣
引入新课
说一说:你能看出这家公司在收入分配问题上存在什么问题吗?
学生:观察漫画,思考问题,交流思想。
你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情况?
1、公平的含义(是什么)
上工敲破钟,干活磨洋工,
下地一窝蜂,收工打冲锋,分粮兴冲冲。
劳动多了你别喜,东西分配不由你,
劳动少了不用愁,分配多少按人头。——“大锅饭”民谣
探究一:什么是公平?公平是平均主义吗?公平允许差异存在吗?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到: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2)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平均主义是最大的不公平。
学生讨论、辩论、分析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公平的含义。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为什么/会怎样)
我国基尼系数的变化
1960年代 -,
1980年代 -,
2000年
2006年
2007年
目前 。
注:以上数据引自世界银行
探究二: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什么严重问题?
学生欣赏漫画,阅读素材,思考问题,分析回答
感受分配不公后果的严重性。
《环球》杂志文章引用一份公开材料表示,在过去的土地征用中,一些地方政府占有土地利益分配的20%~30%,开发商占40%~50%,而农民作为土地使用权的主体,仅占5%~10%。政府对转让土地乐此不疲,而农民显然难以接受如此低的补偿。中国政府在2005年发表的《社会蓝皮书》也表明,从1993年到2003年间,中国“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