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总统印象
他在认真看了声明文本之后,提起笔来,把“建设性伙伴关系”几个词划掉,并在文本上方空白处写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几个词。
我在外交部苏欧司、欧亚司曾一度主管过对苏、对俄工作。在国外任大使、公使期间,有幸与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见过几次面,同俄罗斯一些高级外交官也多次谈起过叶利钦先生,还看到过俄罗斯不少媒体对叶利钦的报道与介绍,现将一些见闻和感受记录于后。
在飞机上重新定位
中俄关系
有一次,曾在叶利钦总统身边工作过的一位俄罗斯高级外交官向我具体描述了以下一件使他“终生引以为荣”的往事。
1996年4月23日下午,叶利钦总统偕夫人乘坐伊尔
-62专机离开莫斯科先飞往俄罗斯远东城市哈巴罗夫斯克,第二天再去中国进行第二次国事访问。这位外交官时任总统外事顾问,陪叶利钦一同前往。专机起飞后大约半个小时,叶利钦让他把即将在这次访问中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的文本拿出来再看看。这位顾问表示,声明的全部内容已与中方商定。叶利钦说:“拿出来一起再看看,斟酌斟酌。我要跟你说,有个措辞,我这几天在反复琢磨,看能否想出个更加贴切的提法来。”他在认真看了声明文本之后,提起笔来,把“建设性伙伴关系”几个词划掉,并在文本上方空白处写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几个词。叶利钦强调,俄中关系现在不是一般的关系,而是战略关系了,原来的提法已经有点过时,不能反映俄中关系的实际。他沉思了好一会儿之后,又拿起笔来,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之前又加上了“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几个词。他说:“再过几年,人类就要进入21世纪了。我们要把目光放得远一点,有责任把俄中关系顺利地带入新千年。”
叶利钦让这位顾问想办法立即与北京取得联系,看看中是否同意这个新提法。这时,北京已经是万家灯火了
。叶利钦的外事顾问从专机上指示俄罗斯外交部火速与中方沟通。大约过了五六十分钟,俄外交部向叶利钦总统报告,中赞同他所提的新措辞。这位顾问不无自豪地说,这是他生平办得最漂亮的一件“超级”大事,新措辞从提出到商定,前后只不过用了个把钟头,而且办案的方式也很独特,是通过“空对地”、“地对空”进行的。
“别忘了”俄罗斯
国徽上的“双头鹰”
据一位俄罗斯友人说,在内部谈及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时,叶利钦总统常常提醒大家,别忘了俄罗斯国徽上的图案。他强调说,那是一只双头鹰,一头看着西方,另一头则望着东方。叶利钦还指出,长期以来,俄国内存在一种倾向,眼睛只盯着西方,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一再说,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有两个,一个是西方,以美国为主;一个是东方,以中国为主。
用“双头鹰”来概括俄罗斯总体外交,虽然并不怎么新鲜,但却很形象。不过,俄外交与许多大国的外交一样
,有着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
上世纪90年代前半期,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从总体上看受到了国内“重西轻东”派的控制。90年代中期,俄罗斯当局的内外处境都相当不妙。国内经济连续滑坡,车臣战争泥潭深陷,俄共在1995年底杜马选举中成了议会第一大党,北约东扩势头锐不可挡,俄国内要求改变“重西轻东”外交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种情势下,科济列夫这个“亲西方”外长,被主张“东西并重”的“东方学专家”普里马科夫所取代。1996年6月,叶利钦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这一年成为俄罗斯外交的转折之年。从此,叶利钦实行“双头鹰”外交,一双眼盯着西方,另一双眼望着东方。
在台湾问题上一连
说了四个“不”
有一次,我对俄罗斯一位高级外交官说,叶利钦总统是新型中俄关系的奠基人之一,他与江泽民主席共同倡导中俄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两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令人惋惜的是,在
20世纪最后一天,这位几年前就决心要把俄中关系“顺利地带入”新世纪的俄罗斯领导人,却主动让贤,提前离开了国家政治舞台。
这位外交官对叶利钦辞去总统职务也感到惋惜,觉得这对俄中关系是个重大损失。他说,叶利钦总统对中国,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对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一
叶利钦总统印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