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弯腰捡起老济南.doc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弯腰捡起老济南
远古的济南,曾经是一片大海,鱼类和贝类在千佛山、玉函山顶上漫游;后来这里又成了荒原,巨大的鸵鸟在党家庄一带驰奔。再后来,这里有了野马、梅花鹿、大象⋯⋯当然,人类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出现了。
距今大约8000年前,新石器时期早期,我们的祖先便开始选择了一条现在名叫西河的河流南岸过上了定居生活。考古发掘表明,西河村遗址大约有1500平方米,建有20多处住房,房址面积小的30平方米,大的有40平方米。另出土有釜、钵、盆、罐、碗以及灶等。这一村落房址,是迄今我们所知济南地区最早的建筑遗址。1964年,在济南市西郊田家庄又发现了史前遗址,出土了石磨盘、陶鼎、陶壶以及猪头骨、鹿角、蚌壳等。专家介绍,这处遗址距今大约已有6500多年历史,属于北辛文化时期。

1928年4月4日,28岁的吴金鼎来到济南,在经过龙山镇一处被当地老百姓称为“鸭鹅城”的黄土高阜时,不经意间捡到了陶片、贝壳、兽骨等物。同年
7月31日,他再次来到这里,从4米深的地下挖掘出一只完整的石斧。紧接着他又先后两次来到龙山,并在地表深处挖掘出了一种从没见过的漆黑发亮的陶片。
这一发现,顿时引起中国考古界的重视。1930―1931年间,考古人员两次对此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石制工具,一个以磨光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在沉睡了4500年之后又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1934年,梁启超的儿子、著名考古专家梁思永出版了《城子崖》发掘报告。技术分析表明,这里不仅存在着一座龙山文化(距今4500-4000年)的古城,而且还有一座夏代时期(距今3900-3500年)的古城。龙山时代的古城,城周约2公里,面积20万平方米;城墙东、西、南三面平直,北墙向北凸出,大致为方形。有人估计当时城内可住有居民一万余人。
城子崖古城一度被荒弃,结合商代文化在济南市区一带的发现,说明那时的政治文化中心已经由城子崖转移到今济南市区附近。西周晚期,城子崖遗址在原来的夏代古城城址上,又出现了一座版筑夯土的古城,即史书所载的谭国古城。几乎与此同时,现在的济南城开始成为“肘腋重地”。
明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指出:“(济南)府南阻泰山,北襟渤海,擅鱼盐之利,界河淮之中,成肘腋重地也。春秋时,诸侯争齐,多在历下。自战国以迄秦楚之际,历下多事,则齐境必危。秦兵次历下,而王建由以亡。”王建是齐国的末代国君,公元前221年,秦兵攻克历下,齐国被秦灭,六国归一。
济南之名,始于汉代,当时称济南郡陵。平陵城在城子崖的西边,城址为方形,边长1900米,,城高五丈。章丘市博物馆藏有该城出土的一件陶管道,说明当时的城内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排水体系。
许多学者认为晋永嘉末年(312年)平陵古城移到历下,济南才开始建城,这是一种误解。其实,在济南郡治平陵城的时候,我们的祖先便考虑移城西迁的事了。
历下古城早在汉代就已经修建,并始成规模。《汉书?高帝纪》:“六年(公元前201年)冬十月,令天下县邑城”,也就是说,命令天下所有县邑都要修筑城池。另据1633年《历乘?建置》载:“历下城建自汉,西晋永嘉年间移平陵城于此,而城始大。”也就是说,历下古城早在汉代就已建成,只是晋永嘉年间将治所移至历下后,历下古城才又得以进

弯腰捡起老济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83252951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7-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