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相知、相近
相似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中国和法国都是在所处地区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地区大国。相近和相似的地位和影响,才使两国在相互的审视过程中,有了相近和相似的视角和看法。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是亚洲大国,法国是欧洲大国。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亚洲,它当时面临着如何同日本――这个近代史上的宿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而今经济上远超过自己的近邻实现关系正常化的问题,以确保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法国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欧洲,它刚刚同德国――这个近代史上的宿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而今也在经济上远超过自己的近邻签署友好条约,以便在法德和解、合作的基础上实现欧洲的联合,确保欧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戴高乐将军从法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出发,感受到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他认为在亚洲,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任何一个政治现实情况,都不会不关系到中国、涉及中国。在这个大陆上,特别不可能想象有不包括中”。于是,法国迈出了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决定性一步。
40年过去了,中法关系中这一条奠基性的基础,不仅没有削弱或者动摇,反而更加牢靠和坚实。
在这40年里,由于中国的巨大发展和变化,中法两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更加相近了。同法国一样,中国成了世界核大国之一,成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与发展,起到积极的稳定作用。法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国家之一,积极推动了欧洲联合的进程,在众多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但是,不管是面对两个超级大国还是面对一个超级大国,中国和法国都只是地区大国,或者是世界二流大国,这个基本事实并没有改变。
正因为如此,中法两国才认为,面对世界深刻而复杂的变动,双方应该进一步密切合作,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国际事务中的霸权企图。为此,中法两国不仅要在各自地区发挥积极影响,进一步推动亚欧合作,更要承担起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特殊责任,在世界新的多极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早在1957年,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夫妇访华回国后,曾对当时还在野的戴高乐将军谈起过同中国建立一种“外交联系”的想法,戴高乐将军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益的看法”,但他随即补充道:建立这种关系的“条件是法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选这就是说,在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时期,当法国的对外政策还在美国的阴影之下时,法国是不可能承认中国并同中国建交的。
戴高乐将军重新执政以后,为法国制定了一条维护民族独立、争取大国地位的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明确反对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法国同美国的关系明显紧张。此时,中美关系也由于美帝国主义不愿放弃敌视中国人民的顽固立场而处于对立状态。与此同时,中苏分歧已逐步公开尖锐化,那种认为中国是苏联附庸的西方偏见不攻自破。法国一方面同苏联搞缓和以牵制美国,另一方面又想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以牵制苏联。中法两国虽然社会制度不同,对某些国际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但在独立自主、反对大国霸权这个当代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上却有着共同语言。戴高乐将军领导下的法国,不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抵抗德国法西斯的“自由法国”,还是战后初期的法国临时政府,乃至1958年以后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始
相似、相知、相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