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投资性房地产
第一节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二节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第三节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处置和披露
1
学习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范围和确认条件;掌握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转换的会计处理;熟悉投资性房地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2
本章重点、难点
1、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2、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本章教学安排:
讲授+多媒体,4学时
3
第一节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及特征
房地产是土地和房屋及其权属的总称。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投资性房地产是一种经营性活动
(二)投资性房地产在用途、状态、目的等方面区别于作为生产经营场所的房地产和用于销售的房地产
(三)投资性房地产有两种后续计量模式
4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以及已出租的建筑物。
(一)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二)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三)已出租的建筑物
下列项目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5
三、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投资性房地产只有在符合定义的前提下,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一)外购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外购的房地产,只有在购入的同时开始出租,才能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加以确认。
6
在采用成本模式计量下,外购的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在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下,企业应当在“投资性房地产”科目下设置“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两个明细科目,按照外购的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发生的实际成本,计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
7
案例:成本模式后续计量
【例8—1】20×7年3月,甲企业计划购入一栋写字楼用于对外出租。3月15日,甲企业与乙企业签订了经营租赁合同,约定自写字楼购买日起将这栋写字楼出租给乙企业,为期5年。4月5日,甲企业实际购入写字楼,支付价款共计1 200万元。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甲企业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投资性房地产——写字楼 12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2 000 000
8
案例: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
【例8—2】沿用【8—1】,假设甲企业拥有的投资性房地产符合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条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写字楼)12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2 000 000
9
(二)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企业自行建造或开发活动完成后用于出租的房地产属于投资性房地产。只有在自行建造或开发活动完成的同时开始出租,才能将自行建造或开发完成的房地产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10
8投资性房地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