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北仑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宁波市北仑区(开发区)服务业发展局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2010年12月
目录
前言 0
一、“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1
(一)“十一五”回顾 1
(二)“十二五”展望 4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6
(一)总体思路 6
(二)指导原则 7
(三)发展目标 8
三、空间布局 11
(一)“两核” 11
(二)“四片” 12
(三)“三带” 13
四、发展方向 14
(一)构建现代国际物流贸易枢纽港 14
(二)打造城区高端商务基地 17
(三)建设“宜居宜业”滨海新城区 25
五、工作路径 30
(一)城市化工程 31
(二)网络化工程 32
(三)信息化工程 33
(四)品牌化工程 34
六、保障措施 35
(一)组织保障 35
(二)资金保障 36
(三)空间保障 37
(四)人才保障 37
附录1 北仑服务业发展空间格局简图 39
附录2 北仑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 39
前言
促进服务业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内在要求。在国内外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的背景下,为了抓住经济结构调整的新机遇,挖掘港口航运物流优势,推动开放型经济全面升级,促进北仑经济总量上升、水平提高、结构升级,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浙江省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宁波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等重要文件和规划,力求符合北仑区服务业发展方向,从城市建设、产业联动、服务长三角等视角出发,兼顾现状和趋势,立足近中期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明确北仑区服务业发展目标、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措施,体现全局性、前瞻性、联动性和操作性。
规划以2010年为基准期,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规划范围为除大榭岛开发区、宁波保税区以外的行政区,规划既衔接《宁波市北仑区(开发区)服务业发展规划(2009-2012)》,符合宁波市对北仑区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同时又能体现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北仑服务业发展的要求。
一、“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一)“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期间,北仑区抢抓经济结构调整机遇,加快经济体制机制改革,率先在宁波成立服务业发展局,将服务业上升到全区城市功能完善和产业转型的战略高度来谋划,服务业取得长足进步,发展后劲显著提升。
——总量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达183亿元, 2010年预计达到205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2010年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85亿元,,%。
——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以商贸流通业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稳定发展,现代服务业比重逐年上升。%,%,较2005年上升6%;旅游业2009年实现总收入17亿元,2010年预计24亿元,是2005的12倍,年均增长60%;服务外包发展形势喜人,2008-2010年年均增速保持在35%以上,预计2010年底,总收入将达8亿美元。
——空间布局渐趋合理。中心城区建设高端商务基地、梅山保税港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和高端服务业、滨海新城集海湾型生态居住与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服务业发展框架已初步拉开
;现代国际物流园区聚集了国内外一批知名物流企业,初具规模;数字科技园、科技创业园等科技服务聚集区建设也已步入推进与发展阶段。
——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对外开放不断加深,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进出口完成额连续多年居全市前列。2010年1-,%;,%,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继续居全市首位,贸易方式从货物出口为主逐步向进出并重、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举转变。
——服务业发展支撑显著增强。水运、铁路、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密切配合的综合运输物流网络初步形成,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聚集了400多家与物流有关的仓储、货代、船代等企业;能源、石化、钢铁等六大新兴临港产业初具规模,纺织服装、模具、文具等传统加工业在国内地位显著上升,集聚了海天、贝发、申洲等一批知名企业,港口经济集聚效应明显,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预计超过1600亿元,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不足。科技信息等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不足3%,与工业中后期发展阶段不符,缺乏大量的研发设计、信息软件
宁波市北仑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