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学生“我能,我行,我会”之信心
万年县陈营镇社里小学:戴华静
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有些老师常常会给学生一些不恰当的批评、讽刺、挖苦和嘲笑使得后进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使得本来学习上就困难和落后的学生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另外,有些教师的教学策略不当,比如课堂上对学生不得要领的发言,横加指责,甚至对学生做错的作业加于罚做、罚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打击。这些不良的教育方式,不当的教育策略,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还学生一片蓝天。
一、提升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首先从老师的备课细节入手,用我们的智慧去分析、发掘和提示,正确引导学生勤观察、多思考、勇于挑战自我,提高思维能力、应用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要改革,教育要发展。教师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就不能守旧,教师教学策略不当,教法落后,呆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将无法尝试到成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导致学生丢失了主动思考的兴趣和欲望,从而产生思维的惰性。倡导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促进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研究性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变一味地系统“传授”为“研究性”地施教,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有效地推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克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惰性”。农村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年龄特点,其懒惰体现尤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由惰性心理造成的,惰性心理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学习成绩,已成为部分学生学习中的天敌。给学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树立信心。最终克服“惰性”,战胜“惰性”,避免学习中的惰性产生,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增强学生自信心、胜任感
记得有位教育学家说过:将学生改变为用自己的现在同自己的过去比,就能使之从自己的进步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自信心。因此,在对懒惰学生个别辅导中,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制订个人的目标与计划,并制订出落实这些计划的具体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进步,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现自我参照目标来体验成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改变对学习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这一内容时,首先让学生分组合作比赛,在分组之前,确定后进生担任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共同完成“摆小正方体”的游戏:即用一些准备好的相同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长方体,观察形成的图形,记录出它们的长、宽、高,同时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观察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学生相互交流并说出发现
……这样的教学,通过由后进生组织游戏,通过其组织本组员的操作、观察、思考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带领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这既培养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让他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自信心,品尝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发现自己原来也很棒。这样长期的训练,能让学生渐渐地获得成功的体验,渐渐地增加学习的自信心,胜任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克服学习过程中的惰性心理。
三、给学生创设成功
(成功)还学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