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知识梳理
新中国经济发展线索及特征
发展线索:(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1949年至1952年为经济恢复时期,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经,调整工商业,实行土地改革,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并取得初步发展。从1953年开始,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和平方式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1956年底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此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在正确方针的指引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由于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背离了经济建设的中心、提出了脱离中国实际的经济建设目标,先后发生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结果出现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造成各生产部门比例失调等。通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由于党和人民坚决抵制“左”倾错误,各方面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共十二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逐步形成,中共十三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方向。这一时期,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当前,我国各族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特征: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特征,即探索性、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直在正确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1949年到1953年的主要经济特征是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直至80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其主要特征是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进入90年代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
认识: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也有失误,走过了曲折的历程,但成绩是主要的。我们可以得到的经验教训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不能照搬外国经验,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建设道路要有本国特色;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重点问题理解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建国初期,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主要借鉴了苏联的经验,逐渐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1956年后,中共破除了对苏联模式的迷信,开始了适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