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论客家移民与客家精神的形成.pdf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4. VOL. 561. NO. 15 335青年与社会 2014年5月下第15期总第561期作为汉民族一支的客家人,民系主要是按照居民的来源和语言来划分的。它的形成和它长达千年的迁徙史有关。在千年的移民过程中,形成了被世人广为赞颂的客家精神。客家精神在迁徙中形成,又在迁徙中不断演变。一、历史上的五次迁移与客家民系的形成西晋末年,爆发“八王之乱”,民不聊生,加上后来的“五胡乱华”,大批的中原汉民,向南方出逃。最后大部分人来到了现在的南京、荆州、潘阳湖、赣州以及福建的北部。唐朝末年,爆发黄巢起义,为了躲避战乱,之前已经迁徙到湖北,安徽,江苏一带的中原汉人又被迫再次南迁,此外,在中原地区的汉民也被迫远离家园向南迁徙,这两股移民的潮流最终汇聚到了一起,躲到没有战乱的闽粤赣三角地带。南宋末年,元朝挥兵南下,为了躲避战乱,也源于爱国,中原一带以及南宋境内的汉民也随着南宋朝廷大规模向南迁,其中许多汉民到了闽粤赣交界的山区当中。这次移民加上前两次迁徙过来的汉人在闽粤赣交界地区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外来族群。在当地的原居民就把从北方来的汉人称为“客人”,“客家”的这一称谓也由此得来。事实上,这三次的迁徙,客家民系基本上已经形成,客家人在闽粤赣交界地区定居下来。明朝末清初,由于当时四川瘟疫横行加之战乱不停,致使本地居民数量的锐减。为了恢复四川的生产力,康熙帝命令从闽、粤、赣等地区向四川移民,很多人从闽粤赣一带迁徙到四川,史称“湖广填四川”。这次移民持续了近二十多年,据统计当时有上百万人迁徙到四川生活,而其中的一大部分便是客家人。太平天天国的领袖以及大部分的士兵都是以客家人为主,客家人为了躲避清政府残酷的镇压,开始逃亡海外,最终形成了遍布五湖四海客家民系。经过这五次大迁徙客家人最终便形成了今天的这种分布情况:散居在江西,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国内的十多个省,以及世界上除南极洲外的各个大洲。浅论客家移民与客家精神的形成胥思省(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贵州遵义 563000)【摘要】客家人在千年的移民过程中,形成了被世人广为赞颂的客家精神。客家移民对客家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面对万里的征途,客家精神又支撑着他们坚持走下去。客家精神在迁徙中形成,又在迁徙中不断演变。【关键词】客家人;客家迁徙;客家精神;影响实用主义并非认识论上的或道德论上的不可知论,也不是科学上的或道德上的相对主义。波斯纳提到“常识为参照系”与“信仰”等概念,即当下获得的知识是符合目前经验的,真理是注定要被信仰的东西,且先不论是什么,先认可的一套游戏规则,随时可能被推翻、变更的。皮尔士认为我们不能无缘无故的怀疑,我们从一开始就拥有大量休谟称之为“自然信念”的东西,他们是我们一切实践活动的基础,当我们的信念与经验冲突的时候,我们才怀疑这些信念。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应该批判的检验这些信念,但如果没有正当理由,我们实际上是无法怀疑这些信念的。即使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些信念时,仍然要以另外一些信念为前提。由于终极真理在事实上的不可能,任何命题原则上都可能错,所以我们所有的从根本上讲也只有信念,而非传统意义上客观实在的真理。这里的“信念”和波斯纳预设的,先接受的“信仰”是十分类似的,这一实用主义的特点无疑是批判性的,进步的,正如波斯纳所言实用主义是向前看的,珍视

浅论客家移民与客家精神的形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1yuwa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4-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