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韵”.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92/ 戏剧/ 之家/ HOME DRAMA我国古典诗词是民族文化精髓之一,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当诗词遇到音乐,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以下简称古诗词歌曲)也就应运而生。古诗词歌曲是指以我国古典诗词作为载体,经由作曲家谱写成曲,运用灵活多变的音乐手法技巧,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诗化意境的声乐作品形式。古诗词歌曲向上可至追溯至春秋时期的《诗经》,下至元散曲、明清小曲等,是我国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声韵和意韵两方面,浅析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韵”。一、声韵之美古诗词歌曲的审美特征首先体现在声韵之美上。演唱古诗词歌曲,与表演流行歌曲或歌剧等艺术形式,有着较大的区别。要完美演绎出古诗词歌曲的声韵之美,需要在气息和咬字方面狠下功夫。一方面,气息是演唱古诗词歌曲的重要一环。气息的控制往往需要演唱者根据歌曲进行恰当的调整,演唱古诗词歌曲要吸收我国传统唱法中用气的特点,有目的地采用揉、送、提、沉、歇、缓、收等多样手法,来表达演唱歌曲。如,演唱《枫桥夜泊》时,装饰音和变化音较多,用气的共鸣需服从于传统音调的韵味,控制气息的变化尤为重要。“姑苏城外寒山寺”一句,是转折之句,演唱者要注意气息的连贯性,不能出现断续的感觉。气息的长短、强弱应随曲调而变,在唱到“山寺”二字时,浅吟低唱,音韵绵长,并为尾句的高潮蓄气。“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声音力度渐强,唱至“钟声”二字蓄好气息,将“到”字唱出全曲最高音,全部气势迸发出来。之后随着重复句声音渐渐隐去,表现出归于孤寂的情怀。另一方面,咬字在演唱古诗词歌曲中同样重要。除特定风格的歌曲作品外,都要求演唱者在歌唱过程中的清晰咬字。咬字含糊不清则演唱根本无从提起。古诗词歌曲因其歌词字数很少,所以必须每个字的唱法都加以推敲。咬字吐字过程中,始终保持声音的圆润通畅。如,《红豆词》,相思是全曲的基调。而“滴不尽、开不完、睡不稳、忘不了”等词,恰当的传达出相思之苦。在歌唱时,对这几个词尤其要达到字正腔圆,以此来凸显全曲的意境。而其它字段,在演唱时要融入柔情缠绵的语气。乐段转折处的“啊”字,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则要注意咬字时以情融声、以字带声,将情感宣泄出来。二、意韵之魅古诗词歌曲的审美特征还体现在意韵之美上。意韵也是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深层审美特质。创作者将具体的曲调、曲风、景物与情感融汇于一体,造就出这一具有丰富审美韵味,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这一艺术能够跨越时空、历久而不衰,不仅源于其艺术形式所带给听众的意境之美,也在于它是对民族文化传统、人文情怀与审美个性的体现与诠释。古诗词歌曲中,乐器、人声与歌词的结合,不仅带给听众以美妙的听觉享受,更能引领听者进入词曲所营造的审美意境当中。这种意境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古诗词歌曲的“综合”性艺术特质。它不同于纯粹的音乐,也不仅是以纯文字所表达的诗词。而是两者结合所形成的新的艺术形式。听众在接受的过程中,不但伴有对音乐旋律和情感的感知,还伴有丰富的多层次的想象。可以说它是对欣赏者视觉、听觉与认知的全方位的调用。如,刘文金谱曲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旋律为中国传统五声调式。配合李白家喻户晓的名诗,离别之情、离别之景、离别之意融进歌词和乐曲中,惜别中别有一番浩大的气魄。在人们凝神倾听时,仿佛看到浩荡的长江水滚滚而去的场景。正因如此,古诗词歌曲才能够带给人以具象和抽象相结合的,高远而隽永的审美体验。中国古代常有“丝不如竹,

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44yuwdd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4-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