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科学技术奖申报书
行业评审组:②大农业
项目名称
浙南山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
主要完成单位
丽水市农作物站
(单位盖章)
主要协作单位
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益圣菌物发展有限公司、
庆元县秋平真菌研究所、浙江博士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
顾新伟、何伯伟、应国华、宋小亚、吴庆其、刘德云、
吴邦仁、潘慧锋、吕明亮、刘卿、姚平生、夏建平、甘庆军
任务来源
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专项
成果水平
√
1、国际先进3、国内先进2、国内领先4、省内先进
工作起止时间
~
应用于生产时间
鉴定、评审日期
2012年8月11日
组织鉴定、评审单位
浙江省农学会
县(市、区)科技局或市级主管部门推荐意见及建议奖励等级
该项目通过持续多年野外调查,基本摸清了浙南山区大型真菌资源种类及其不同生境的种群分布特点;出版发行我省首部大型真菌图片专著;采用人工驯化栽培、生物发酵工程等技术手段,进行野生菌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是我省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成果。该成果经鉴定居。
同意推荐丽水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盖章)
二〇一三年四月三日
联系人
徐志东
电话
0578-2536015
地址
丽水市灯塔街35号
本项目创新点:
项目名称:浙南山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
主要完成单位:丽水市农作物站、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益圣菌物发展有限公司、庆元县秋平真菌研究所、浙江博士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顾新伟、何伯伟、应国华、宋小亚、吴庆其、刘德云、
吴邦仁、潘慧锋、吕明亮、刘卿、姚平生、夏建平、甘庆军
简要说明:(不少于500字)项目的主要技术内容、用途及社会、经济效益、推广情况和鉴定的主要意见等。
本项目与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技术的综合比较:
应用、推广情况、效益及前景
大型真菌在工业、农业、林业、医药、食品、生物测定、生物防治等方面有最广泛的用途,是一类宝贵的生物资源。特别是食用、药用菌类,已成为人们追求健康、养生的重要方向。调查认定的有食用菌360种,药用菌209种,为开发这些宝贵资源指明了广阔的前景。
通过开展野生菌合理采集与菌塘复壮、驯化栽培、生产性复壮与优良品种选育、多糖产品开发等生产应用开发研究,为相关县新增总产值60260万元,新增利税22990万元,节能节支1160万元。
研究表明浙南山区的生态系统与人类已经建立起密切而和谐的关系,为“浙江生态省建设”和创建“丽水中国生态第一市”提供了有力佐证。为进一步挖掘浙江蕈菌文化、提升区域生态影响力具有积极作用
项目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摸清大型真菌物种资源状况,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基础。由于大型真菌分布范围广,同时其发生又有极强的时效性,特别是一些小伞菌,往往朝生幕死,捕获有研究价值子实体并非易事。同时,大型真菌调查研究是一项非常复杂、艰辛和长期的过程。因此,要充分了解大型真菌生物多样性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鉴定意见
2012年8月11日,浙江省农学会组织专家对丽水市农作站、省农业厅农作局等单位完成的"浙南山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成果进行鉴定。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组汇报,审阅了有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提供的资料齐全、规范,符合鉴定要求。
2、根据浙南山区资源生态类型,对山顶灌丛草丛带、阔叶林带、阔叶针叶混交林带、灌丛针叶林带和河滩湿地等6种生态系统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与评价。
3、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查明了浙南山区大型真菌1014种,分属担子菌亚门、子囊菌亚门的5纲17目60科229属。其中310个大型真菌为浙南山区范围内新记录,浅黄褐湿伞、苞脚鹅膏菌、红汁小菇等12个为浙江新记录。确认360种为可食用真菌,209种为药用真菌。
4、编制了"浙南山区大型真菌名录",出版发行了《浙南山区大型真菌》。该书被列为2012年度浙江省农林类唯一重点出版物,是浙江省首部大型真菌图片专辑,对浙江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5、在国内首次成功驯化了密环纹灵芝、铜褐裸伞、假根蘑菇,为浙南山区野生真菌资源的利用和进一步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在大型野生真菌的调查鉴定与驯化利用相结合方面居。
鉴定委员会主任: 吕作舟副主任: 陈明杰、赵培洁
鉴定、评审委员会名单
姓名
工作单位
现从事专业
职称(职务)
吕作舟
华
丽水市科学技术奖申报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