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族教育规划
民族教育科研概况
千秋大业,教育为本。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从战略高度审视和谋划民族教育工作,坚持以研兴教、以研促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体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教育科研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民族教育科研体系已初步形成,研究领域涉及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个方面。从纵向上看,涉及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从横向上看,涉及民族教育基本理论、政策法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和民族团结教育、双语教育以及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宗教、跨文化研究等。这些研究及其成果的广泛运用,对于指导和推动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社会、经济发展等原因的制约,民族教育科研工作整体呈现起步晚、底子薄、投入少、重视程度不够、研究力量分散的状态,民族教育科研特别是政策研究明显滞后于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存在一些亟需研究解决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
今后几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牢牢把握这一重要战略机遇,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组织开展好民族教育重大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研究,整合全国力量,加强民族教育主要问题和重大课题的协作攻关,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积极有序推动全国民族教育科研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基本目标
经过几年努力,推动民族教育科研工作跃上新台阶,基本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民族教育科研工作新格局;基本建成有中国特色、与国际民族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民族教育科研创新体系;基本建立与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长治久安相适应的民族教育科研服务体系,力争在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在理论研究领域,主要以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和交叉研究为基础,关注理论的创新性,关注现实情境中的复杂因果关联,理解、参与、反思民族教育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的民族教育理论。
在政策研究领域,整合全国研究力量,加强实地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和实验研究,为政府部门制定民族教育政策提供决策咨询。围绕民族教育改革发展中心工作,重点研究战略性、紧迫性、现实性教育问题,着重考察民族教育政策的形成、确立与发展趋势。着力研究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区教育服务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政策,以民族团结教育、双语教育和职业教育为突破口,推进促进就业、结构调整、教师队伍和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特殊扶持政策研究。加强历史研究和前瞻性研究,重视国际比较研究,为出台重大民族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践研究领域,坚持将深化改革全面贯穿于民族教育科研工作,探索完善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推进双语教育、理科教育等民族教育重点领域的实验试点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校本研究和合作研究,倡导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从实践者的视角,创造性地解决民族教育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重点研究领域
、新疆和四省藏区教育研究
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区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区教育研究工作,要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就业为导向,以促进民族团结为根本,以推进双语教育和职业教育为重点,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为抓手,大力提升民族教育科研服务国家战略决策能力,推进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区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新形势下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研究,社会环境和宗教对教育的影响研究,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思想向青少年渗透研究,宗教常识进学校问题研究,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问题研究,双语教师队伍制度建设研究,农村双语教师补充机制研究,提高双语教师双语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研究,提升双语教师培训质量研究,双语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研究,双语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双语教学质量体系建设研究,双语教材和资源库建设研究,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职业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区域产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需求状况调查研究;西藏和四省藏区双语教学模式研究,提高西藏和四省藏区中小学数理化学科教学质量研究,西藏和四省藏区高校与民族院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设置问题研究,西藏和四省藏区高
全国民族教育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