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一历史
岑学先
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了解这期间的成就与失误,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 1952年底经济基本好转
2、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3、实施: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4、特点:重点发展重工业。
5、成果:
①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建立了
独立的工业体系; ②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③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一五计划成果图”
一五成就图片
武汉长江大桥
新型喷气飞机
鞍钢工厂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原因: ①个体生产无法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②为了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过程: ①农业:53年普遍建立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合作社,55年出现兴办高级合作社高潮; ②手工业:以合作社的形式,从分期、分批、分片改造到一次性合作化高潮;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初级是加工定货、统购包销和经销代销,高级是实行赎买政策,进行公私合营。1953年个别企业公私合营。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3、性质:把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社会主义革命性质。4、评价: ①积极:建立起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改变了国家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制度,为工业化发展开辟道路; ②消极:改造过程中出现冒进、过激行动,所有制形式单一,超越了生产力实际。
面对三大改造,他们真的支持吗?
农民积极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天津某厂公私合营后,
挂上新的厂牌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正确方针——八大:①召开:1956年北京;②内容:主要矛盾变化、主要任务和建设方针;③评价:结论正确,符合实际,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未能坚持下来。
高一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