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产业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经济现象。深入
研究主导产业的产生和发展规律,探讨它与其他经济现象的联
系,对于丰富产业经济学理论,理解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都具
有积极的作用。作为全书展开论述的起点和基础,本章主要阐述
主导产业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内容。
一、主导产业理论的形成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艾伯特赫希曼)最早
提出主导产业的概念。赫希曼主张,在资源有限的发展中国家,
应采取不均衡求均衡的发展战略,认为供应与需求不一致是经济
增长的促进剂。因此,政府有必要主动加大这种不均衡,这对特
定产业的重点投资,势必造成该产业的供应过剩,即市场不足。
这种不均衡因素对关联产业形成一种拉力,促进其发展,而关联
产业的发展将使产业整体趋于均衡;然后在新的层次上确定新的
主导产业,进行重点投资。这种战略模式可以概括为:不均衡投
资需求不足均衡新的不均衡。他在其发展经济学经典著作
《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还提出了选择主导产业的“产业关联度
标准”。产业关联度,是指各产业在投入产出上的相关程度。产
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对其他产业会产生较强的前向关联、后向关联
和旁侧关联。选择这些产业作为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主导产业,
可以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创新理论的创始人、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
)虽没有直接研究主导产业理论,但他用“创
新”及均衡的打破等观点来解释经济发展,为主导部门的形成、
演变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世纪年代,熊彼特在其著作
中明确提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创新的过程就是一种不
断打破经济均衡的过程,因而经济研究的重心不是探讨如何实现
均衡,而是研究如何打破均衡。认为均衡的打破就是一种产业结
构的演进。创新就是企业家把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
“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创新的结果实际上是一种产业突变。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提出了研究主导产业理论的非均衡动态分析的
思路,对主导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做出了一种阐释。
对主导产业理论进行明确、系统研究的是世纪美国发展
经济学家罗斯托( 。罗斯托是主导产业理论的
奠基者,他早年受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的影响,并且受
到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的熏染。在吸取熊彼特创新理论和赫希
曼的不平稳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罗斯托从经济史的研究出发,探
讨经济发展的理论,强调主导产业的作用,并用来解释现代经济
增长。
年,罗斯托写出《经济成长的过程》一书( 出
版),在书中他通过结构分析和心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
经济成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他把经济成长的各个阶段划分为:传
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及高
额群众消费时代。然而,其论述比较简略。年秋,罗斯托
应邀到英国剑桥大学以“经济学家对近代历史发展的观点”为题
做了一系列演讲,并以此为基础于年写成《经济成长的阶
段》一书。该书比较有系统地提出了他对经济成长阶段划分及其
更替的基本观点,而且对五个成长阶段分章做了详细的说明。到
年月写成《政治和成长阶段时》,他又提出了“追求生
活质量阶段”。这样,他早年的经济成长五阶段说又引申为六阶
段说。《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是其经济成长理论的主要代表作,
可以说,它反映了罗斯托的全部经济理论和经济史观的基础和核
心内容。
罗斯托认为,经济成长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相应的起主导作用
的产业部门,即通常所说的主导产业,它在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
的比重,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其他产业发展具有强烈的向前拉
动或向后推动作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带头作用;经济成
长阶段的演进又以主导产业部门的更替为特征,主导产业部门通
过投入产出关系来带动整个经济增长,以及主导产业部门并非固
定不变,而是与发展阶段相联系,是一个有序更替的过程。这实
际上说明了产业结构成长过程的现实表现就是主导产业的更替过
程。
二、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理论与概念内涵
罗斯托经济成长的六个阶段
罗斯托把经济成长分为六个阶段:
)传统社会。罗斯托把近代科学技术产生以前的社会,
泛称为传统社会。他认为:传统社会是这样一个社会,其结构
在生产功能有限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它是以牛顿以前对物质世
界的态度为基础的。这一划分是从技术史出发,把英国物理学
家、天文学家及数学家牛顿( 作为历史分水岭的
标志,认为,只有在牛顿以后,人们才开始普遍地相信外部世界
受着少数可知的规律的支配,并且可以有计划地为了生产的目的
而加以运用。在传统社会里,由于生产力受到限制,社会上很大
的一部分力量仍旧用于农业,家庭和氏族关系在社会组织中起着
很大作用。
)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罗斯托把它看
主导产业论历史语言文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