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学
十二、便血
十三、腹泻
十四、便秘
教学目标
掌握:便血临床表现、评估要点;腹泻的评估要点;便秘的病因、评估要点。
应用:能对症状进行系统的评估,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护理诊断。
熟悉:便血、腹泻的病因。
了解:腹泻的发病机制。
便血
指消化道出血、血液自肛门排出。
颜色根据出血部位、量及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而不同:
柏油样便:肠道中的红细胞被破坏,Hb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黑色),出血在小肠时,长时间停留并刺激肠壁分泌较多粘液附着在黑便上使之发亮类似柏油。
暗红粘液脓血便鲜红
隐血:当出血量较小不造成粪便颜色改变,经隐血试验才能确定者。
护理评估之一
病因
全身性疾病
上消化道疾病
下消化道疾病
急性传染病: 流行性出血热
钩端螺旋体病
重症肝炎等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
血液病: 白血病
血友病等
凝血机制障碍
全身性疾病
护理评估之二
鉴别:
食用大量动物肉、血、动物肝:隐血试验阳性;食素食可转阴性。
药物:铁剂、铋剂、中药等:灰黑色、隐血实验阴性。
护理评估之三
临床表现
颜色
性状
失血量的估计
颜色
上消化道、小肠出血:柏油样便
结肠出血:粘液脓血便
直肠、肛门、肛管出血:鲜血便、便后滴血
性状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洗肉水样便,伴特殊腥臭味。
菌痢、溃疡性结肠炎:粘液脓血便
阿米巴痢疾:果酱样便
便血,腹泻,便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