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洪水和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流程】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洪水和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流程】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洪水和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流程
(一)灾害情况判断
灾害类型:铁路沿线发生(水冲路基、水漫线路、水毁桥涵、
漂浮物及水流夹带泥沙堵塞桥涵、降雨及水流导致路堤路堑边坡溜
塌、水浸路基、路基管涌等)各类洪水灾害和(山体滑坡、泥石流、
塌方落石等)各类地质灾害后,各单位应按照《青藏铁路公司突发公
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青藏铁路公司防洪应急预案》及《青藏铁路
公司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立即启动应急处置。
(二)判断行车条件的方法
各单位人员发现普速铁路发生洪水灾害或地质灾害时,应按以
下方法准确判断行车条件。
路堑和山坡
⑴坍方、落石、滑坡、泥石流发生后,岩(土)体已侵入建筑
接近限界(以下称限界)。
⑵当有间歇性的崩坍落石发生时,线路上的石块清除后,仍有
石块不断滚入线路。
⑶堑坡、山坡有裂缝,在短时内裂缝迅速扩大或下错,处于明
显动态变化过程中。
⑷滑坡体滑动,使线路处于明显变化之中。
⑸支挡、防护建筑物错动开裂,有倒塌迹象。
线路及路堤
⑴水漫轨顶。
⑵水漫道床情况不明。
⑶路堤浸水后软化或路基下沉、横移,使线路几何尺寸发生变
化较大。
⑷线路轨道、道床被水冲毁、冲空。
⑸路基冲毁、陷穴、坍塌,道床失稳。
⑹路堤边坡坍滑、下错,滑动面或变形裂缝已侵入道床以内。
⑺路堤边坡坍滑部分上部虽未侵入道床以内,但坍体下部已侵
入荷载压力包络线以内。
⑻黄土及易瞬间坍塌的路堤边坡开始向下错动,裂缝扩大速度
较快,已产生“错台”,坍滑后能侵入荷载压力范围以内。
⑼路堤内因水力渗透作用形成较大的管涌,路堤有坍塌破坏的
可能。
桥涵及隧道
⑴桥梁墩台被水冲毁。
⑵桥梁墩台受到洪水冲刷,冲刷深度超过规范要求,或经检算
墩台稳定受到威胁,或已严重晃动。
⑶桥梁墩台受洪水冲刷后已倾斜,经检算承载能力不足或桥上
线路几何尺寸严重变化。
⑷墩台发生位移后,桥上限界不足。
⑸浅基桥墩受洪水冲刷,墩台基础情况不明。
⑹洪水流速超过设计流速,桥下水位已达到规定限值。
⑺涵洞管节冲失或基础冲空。
⑻涵洞翼墙、端墙或桥梁护锥冲毁、坍塌,影响路基、道床稳
定。
⑼隧道突泥涌水、道床板隆起,线路道床结构和轨道几何尺寸
变化大。
⑽因山体滑坡、错落引起隧道衬砌严重变形,达到临界失稳状
态或衬砌侵入限界。
⑾河道内出现油罐、失控船只等可能冲击桥梁或堵塞桥孔的危
险漂浮物。
⑿山洪、泥石流冲击、堵塞桥涵。
⒀过洪桥梁桥下水位达到封锁警戒水位。
其他
当站台、接触网柱、信号机柱及其他设备或树倒后侵入限界时。
路堑及山坡
⑴堑坡发生少量溜坍,处于边清边坍、不清就可能侵限的状态。
⑵落石发生后已派人看守,但仍有可能继续落石。
⑶滑坡基本稳定,轨道几何尺寸变化缓慢,经整修和不断整修可
以限速通车。
⑷堑坡下部支挡设备变形,已采取临时加固措施。
⑸挡护设备泄水孔流浊水且长时间未停止时。
线路及路堤
⑴水漫路肩。
⑵线路下沉,道床浸水软化,轨道几何尺寸有变化。
⑶路堤边坡溜坍,坍体边缘已接近道床坡脚。
⑷路堤内形成管涌、溶洞、陷穴等隐患,在处理前判断路基发
生变形后对轨道变形影响较小。
桥涵及隧道
⑴桥梁基础受洪水冲刷,冲刷深度已接近规范要求,但墩台尚
稳定。
⑵桥墩台受洪水冲击后已微量倾斜,退水后不再受冲刷威胁,
桥上线路经拨道后可以限速行车(应检算墩台承载能力)。
⑶过洪桥梁桥下水位达到限速警戒水位。
⑷因山体滑坡、错落引起隧道衬砌变形,变形部位或加固结构
已侵入建筑接近限界,尚未侵入机车车辆限界。
⑸隧道突泥涌水、道床板隆起,线路道床结构和轨道几何尺寸
变化不大。
⑹桥台后路基下沉或因护锥变形,使部分线路轨枕头部道砟缺
失。
(三)灾害险情的临险处置
安全的险情时,要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第
404、405 条或《青藏铁路公司普速铁路防洪标准化管理办法》第
条的规定, “先防护、后处理”,及时拦停列车,及时报告,
宁可错拦,不可错放,确保行车安全,具体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1)沿线工务人员发现灾害危及行车安全时,应立即连续发出
停车信号和以停车手信号防护,还应迅速通知就近车站和工长或车间
主任,并采取紧急措施修复灾害设备;如不能立即修复时,应封锁区
间或限速运行。
(2)线路发生灾害时的防护办法如下:
①应立即使用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通知车站值班员或列车司
机紧急停车,同时在灾害地点设置停车信号。
②当确知一端先来车时,应急速奔向列车,用手信号旗(灯)
或徒手显示停车信号。
③如不知来车方向,应在灾害地点注意倾听和瞭望,发现来车,
应急速奔向列车,用手信号旗(灯)或徒手显示停车信号。
④设有固定信号机时,应先使其显示停车信号。
⑤站内线路、道岔发生灾害时,应按规定设置停车信号防护。
(3)设备维修人员发现信号、通信设备灾害危及行车安全时,
应立即通知车站,并积极设法修复;如不能立即修复时,应停止使用,
同时报告工长、车间主任或电务段、通信段调度,并在《行车设备检
查登记簿》内登记。
(股道)并行地段,各单位人员发现其中一条线路
(股道)异常或有险情时,在情况未查明前,应对出险情线路(股道)
和相邻线路(股道)一并设置防护、申请封锁线路。各单位应迅速组
织人员查明每条线路(股道)设备情况、害影响范围及程度,对未受
到灾害影响的相邻线路(股道),在确认具备线路开通、放行列车条
件后,应及时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内登记,写明行车限制条件、
申请线路开通放行列车。
(四)临险抢护
在线桥设备遭受洪水、地质灾害侵袭后产生的各种险情,在尚
未中断行车之前紧急进行抢护,使险情不再继续发展,以确保列车安
全。因这些措施大都属于临时性抢护,故在汛期结束后,应根据不同
情况,有计划地进行永久性治理或加固,以提高其抗洪能力,彻底消
除隐患。
:⑴抛投片石及石笼;⑵抢修冲毁的护锥;⑶
加载压梁;⑷破堤(江堤或路堤)保桥。
:
⑴防止漂浮物堵塞桥孔的措施:通过随来随清、上游拦截、上
游清理等措施。
⑵桥孔已被堵塞时的抢护:采取自桥上吊下软梯清理疏排、靠
近岸边清理疏排、涵孔堵塞爆破等措施。
、渗水的抢护:
⑴线路漫水的抢护:
保证不断道进行抢护的方法:加高上游路肩,防止水漫过路基;
用苇席草袋防护道床及路基坡面,将水引过路基;通过道床设排水槽
引水过路基;路堑两侧用草袋压护道床。
⑵线路渗水的抢护:迎水面帮土、反滤层护道、抢护脱坡
⑶抢堵漏洞:堵塞漏洞、上游筑围堰等。
⑴及时填充缝隙和整修已被破坏的设施、新增或加长受损设施;
⑵加强对原有滑坡体的观测工作;⑶对可能出现险情的滑坡地段,安
派专人 24 小时看守监视,配备与车站间的直通电话和无线对讲机,
一旦发生影响行车安全的险情,能及时拦停列车,保证行车安全。⑷
充分利用一体化雨量监测仪、滑坡自动监测报警装置进行科学监控。
、落石
(1)在汛前防洪检查中发现的危岩应安排预抢,及时清除或防护。
凡不能确保行车安全的地段,应设看守点,派专人定时巡逻、检查和
监视。
(2)对危岩进行编号登记,建立台账,设置观测标志,定时检查
其变化情况,有可能发生险情的及时清除,必要时可限速行车或临时
封锁线路,报告有关领导人员,商定放行列车的条件和办法。
(3)充分利用一体化雨量监测仪、危岩自动监测报警装置进行科
学监控。
(1)坍至道床坡脚以内并侵入“活载横向分布线”范围内——封
锁线路,中断行车。
(2)坍至路肩以内,坍塌体接近“活载横向分布线”——危及行
车安全,根据具体情况限速行车,并派专人看守,随时检查其发展情
况,采取相应措施。
(3)坍至路肩边缘——当路肩宽度大于等于 m,路堤高度小
于等于 6 m,坍体距“活载横向分布线”有一定距离,暂时不影响行
车安全时,应加强检查,雨季派专人看守。当路肩宽度小于等于
m,路堤高度大于 6 m,坍体距“活载横向分布线”较近,影响行车
安全时,应限速行车,派专人看守。
(4)坍至路堤边坡,坍体距离“活载横向分布线”较远,暂时不
影响行车安全时,应加强巡查,密切注意其发展状况。
洪水和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流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