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煮茶图.pdf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煮茶图】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煮茶图】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萧翼赚兰亭图》 


    
   《萧翼赚兰亭图》唐代大画家阎立本作,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茶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
院,辽宁省博物馆有宋人临本。描绘唐太宗御史萧翼从王羲之第七代传人的第子袁辩才的手
中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骗取到手献给唐太宗的故事。画的是萧翼和袁辩才索画,
萧翼洋洋得意,老和尚辩才张口结舌,失神落魄;旁有二仆在茶炉上备茶;各人物表情刻画
入微。  
      唐太宗最喜王羲之法书,虽收集甚富,仍思念《兰亭序》,常令人明察暗访之。浙江
绍兴永欣寺有僧人辩才,为王羲之第七代孙僧智永嫡系的再传弟子,藏有《兰亭序》,从不
示人。李世民多次高价收之,不遂,谋之。房玄龄荐监察御史萧翼以谋。萧翼讨得王帖两三,
着便服,饰书生,径至会稽。每日至永欣寺看壁画,引得辩才注意。萧翼以山东口音与之招
呼,不若西北口音。彼此寒暄,引至内室。萧翼以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与之言,甚稔。逾日,
更十分投合,至晚留宿。引灯长叙,竟类知己。萧某拿出王帖与之观,辩才云:帖乃真迹,
却非精品。萧某叹曰:惜乎!《兰亭》虽有,今不得再见。辩才使气,从房梁处取得《兰亭》
以观之。萧某云:假。二人争论之。一日,乘辩才不在,萧某取之,寻得驿长,以真面目示
之,取绢三千匹、粮三千石予寺。 
      画  面左下角一老一少两个侍者正在煮茶调茗,画中布置了一组唐人煮茶的茶具,是一
张极为典型的唐代寺院茶事礼仪图,是唐人茶事的传神写照。
2、宫乐图 


       
    唐人《宫乐图》,该图描写后宫嫔妃十人,围坐于一张巨型的方桌四周,有的品茗,也
有的在行酒令。中央四人,则负责吹乐助兴。所持用的乐器,自右而左,分别为筚篥、琵琶、
古筝与笙。旁立的二名侍女中,还有一人轻敲牙板,为她们打着节拍。从每个人脸上陶醉的
表情来推想,席间的乐声理应十分优美,因为连蜷卧在桌底下的小狗,都未被惊扰到! 
从《宫乐图》我们可以看出,茶汤是煮好后放到桌上的,之前备茶、炙茶、碾茶、煎水、投
茶、煮茶等程式应该由侍女们在另外的场所完成;饮茶时用长柄茶杓将茶汤从茶釜盛出,舀
入茶盏饮用。茶盏为碗状,有圈足,便于把持。可以说这是典型的“煎茶法”场景的部分重现,
也是晚唐宫廷中茶事昌盛的佐证之一。
3、《调琴啜茗图》 


     《调琴啜茗图》是唐代画家周昉人物画的代表作,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藏。
画三位坐在庭院里的贵妇在两个女仆的伺候下弹琴、品茶、听乐,表现了贵族妇女闲散恬静
的享乐生活。图中绘有桂花树和梧桐树,寓意秋日已至。贵妇们似乎已预感到花季过后面临
的将是凋零。调琴和啜茗的妇人肩上的披纱滑落下来,显示出她们慵懒寂寞和睡意惺忪的颓
唐之态。 

4、《撵茶图》 


      
    《撵茶图》,南宋刘松年绘,其传世作品极少,确有三幅是茶画,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撵茶图》以工笔白描的手法,细致描绘了宋代点茶的具体过程。画面分两部分:画幅左侧
共两人,一人跨坐于一方矮几上,头戴璞帽,身着长衫,脚登麻鞋,正在转动石磨磨茶,神
态专注,动作舒缓,显然是个中好手;石磨旁横放一把茶帚,是用来扫除茶末的。另一人伫
立茶案边,左手持茶盏,右手提汤瓶点茶;他左手边是煮水的风炉、茶釜,右手边是贮水瓮,
桌上是茶筅、茶盏、盏托以及茶罗子、贮茶盒等用器。画幅右侧共计三人:一僧人伏案执笔,
正在作书;一羽客相对而坐,意在观览;一儒士端坐其旁,似在欣赏。整个画面布局闲雅,
用笔生动,充分展示了宋代文人雅士茶会的风雅之情和高洁志趣,是宋代点茶场景的真实写
照。 

5、《文会图》 


    《  文会图》是公认的描绘茶宴的佳作,展现出宋代文人雅集的典型场景。这幅画充分表
现徽宗院画精致明净的风格。宋徽宗与宠臣蔡京也在画上留下题跋,以此作为帝王统治下人
才云集的象征图像。 环桌而坐的文士,正进行着茶会。宋徽宗称此图为文会图,但应与唐
代以来“十八学士”的主题有关。可能是当时摹写古代画作后,加入北宋元素的“改编“之作。
僮仆使用及准备中的茶具,在存世北宋茶器中有相应的例子,画家所绘确有根据。
6、《卢仝煮茶图》 


   
      《卢仝煮茶图》,台北
  故宫博物院藏。在流传至今
  的以卢仝为主角的茶画中,
  最着名的当数元代钱选的
  《卢仝煮茶图》。在这一点
  上,他与四百多年前的卢仝
  可谓隔代相知,气味相投。
  因此,他画的卢仝自然是一
  派崖穴高士的形貌。在中国
  茶文化史上,卢仝是与陆羽
  齐名的人物,所谓陆羽着
  经,卢仝作歌,一向被称为
  中国茶文化史上的两件大
  事,在茶肆绘画中,卢仝可
  以说是不亚于陆羽的一大
  热门话题。这些茶画共同的
  特点都表现的是卢仝在山
  坡上、峭石旁煎茶的情景,
  反映出卢仝在济源老家的
  山 坡 煎 茶 的 闲 适 生 活 。 
       这幅《卢仝煮茶图》选
  取的正是卢仝刚刚收到孟
  谏议遣人送来阳羡名茶、迫
  不及待地烹点品评的典型
  场景。画中的玉川子白衣长
  髯,在一片山坡上席地而
  坐,身后有芭蕉浓荫、怪石
  嶙峋。身左有书画,身右为
  茶盏。旁立一人,显然是孟
  谏议所差送茶之人,前方一
  仆人正在烹茶。画中三个人
  物,目光集中在那个茶炉
  上,自然地形成了视觉焦
  点。整个画面构图简练,格
  调高古,把卢仝置于山野崖
  畔,深刻体现了卢仝“恃才能
  深藏而不市”(韩愈语)超逸
  襟怀。这幅作品之所以为历
  代画人所看重,道理就在于
  此。
7、《松溪论画图》 


    《  松溪论画图》明代画家仇英作品,吉林省博物馆藏。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
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 ,此幅左侧画苍松巨岩,临水
平坡上,有二老者席地而坐,欣赏画卷,还有二童在树下汲水煮茶。人物形态准确生动,形
神毕肖,颇有生活情趣。山石采用“小斧劈”皴法,方硬嶙峋,富有质感。画面意境清旷,静
中见动。 

8、《事茗图》 
  

     《事茗图》唐伯虎作品,此图描绘文人雅士夏日品茶的生活景象。开卷但见群山飞瀑,
巨石巉岩,山下翠竹高松,山泉蜿蜒流淌,一座茅舍藏于松竹之中,环境幽静。屋中厅堂内,
一人伏案观书,案上置书籍、茶具,一童子煽火烹茶。屋外板桥上,有客策杖来访,一僮携
琴随后。具体而形象地表现了文人雅士幽居的生活情趣。明代的饮茶习惯和现在已经接近,
此图有一细节,茅屋中有一伏案读书之士,案头放置一把大壶,从形制上应为紫砂,侧屋一
童子正在烹茶,桌案上也放着紫砂壶以及杯、罐等茶具。
9、《烹茶洗砚图》 


    《  烹茶洗砚图》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这幅作品的背景选择着力地突出了一个“雅”字。
画中主人公置身在一个苍松掩映之下的水榭当中,凭栏远眺,给人以高雅脱俗之感。榭中的
琴案上摆放着一张瑶琴,旁边的图书、茶具、鼎彝、赏瓶一一陈列,井然有序。院中两个小
童,一个正蹲在水榭下的石阶上,小心翼翼地刷洗着一方石砚,几尾金鱼围拢过来,在水中
欢快地游着;另一个小童正站在火炉边烹茶,红泥小火炉上架着一把东坡提梁壶,炉边还放
有一个色彩古雅的茶叶罐,而这时的小童正侧头观看一只飞起的仙鹤。此情此景正画出了那
幅名联所描绘的意境:“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10、《斗茶图》 

   《  斗茶图》中国元代赵孟頫作。描写中国元代斗茶的情形。斗茶兴起于中国唐代,成为“茗
战”,宋朝称作“斗茶”,是一种民风民俗。参与者烹制、品评茶叶品质,比较茶艺的高下。
图中四位斗茶手分成两组,每组二人。左边斗茶组组长,左手持茶杯,右手持茶壶,昂头望
对方,助手在一旁,右手提茶壶,左手持茶杯,两手拉开距离,正在注汤冲茶。右边一组斗
茶手也不示弱,准备齐全,每人各有一副茶炉和茶笼,组长右手持茶杯正在品尝茶香。
11、张大千煮茶图

煮茶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鼠标
  • 文件大小3.83 MB
  • 时间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