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水电供区电网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对霍山县水电供区35kV电网现状结构分析,提出优化电网布局的建议,可借水电供区电网规划参考。
【关键词】水电电网规划探讨
中国分类号:TU11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霍山县水电供区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供区面积1013km2,供电范围为8个乡镇66个行政村,,人口约14万人。%%。
霍山县水电供区电网大多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各小水电站自供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演变形成的。截止2012年底,水电供区电网拥有35kV变电所5座,;35kV线路5条,,10kV线路614km,380V及220V低压线路4120km;配电台区377个,。供区内已建水电站77座,总装机容量42MW,多年平均发电量约7800万kWh。霍山县水电供区电网面向山区农村,为农业、农民和农村发展服务。既解决了山区缺电问题,又促进了水利发展,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 水电供区供电网络的形成
霍山县境内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霍山县大部分山区还没有通电,当地群众就已开始自力更生建设小型水电站,希望能通过电力来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现状。最初水电站装机容量很小,电站独立运行,低压输电,供电质量很差,仅供附近的居民生活照明用电。随着小水电站的增多,有少数小水电站开始并联运行,形成小区域的独立片网,可供一些农村小型加工业和当地农田灌溉用电,这就是小水电供区的雏形。
自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水电建设,把农村水电列为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农村基础设施,霍山县农村水电事业得以快速发展。特别是1990年成为全国首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后,霍山县小水电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发生了质的飞跃,水电供区电网也随之得到了完善和发展。1984年~1990年间,水电供区先后建成了孔家河、漫水河和大化坪3处35kV输变电工程,使霍山县漫水河、大化坪两片小水电网并入国家电网。至此,水电供区供电网络初具规模。至2012年未,霍山县水电供区已建成35kV输变电工程5处,水电供区已形成以35kV输电线路为主干的供电网络。
3 水电供区电网结构现状
霍山县水电供区分为5块,即桃源河、烂泥坳、漫水河、大化坪和磨子潭5片供区,5片供区均主要由小水电站和农村供电台区构成。桃源河片供区通过1回路10kV输电线路自35kV诸佛庵变电所(国家电网所有)接入大电网;漫水河和大化坪片供区分别通过1回路35kV输电线路接入35kV孔家河(烂泥坳)变电所;35kV孔家河变电所通过1回路35kV输电线路由35kV落儿岭变电所接入大电网;磨子潭片供区则由35kV胡家河变电所经1回路35kV输电线路接入35kV磨子潭变电站,进入大电网。霍山县水电供区电网主干结构如图1。
图1霍山县水电供区35kV电网地理接线图(现状)
4 水电供区电网结构分析
形成相对独立的小片区电网存在弊端
霍山县水电供区电网一方面担负着山区农村生产生活用电,另一方面将电网内小水电站电能输出。在丰水期,将水电供区富余电能送入大电网,供县城一带负荷集中的地区用电
霍山县水电供区电网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