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条卡、ID卡和IC卡的区别
磁条卡
ic Stripe Card 磁条卡技术分类:一种是高磁(HICO)卡,即以2750或4000 Oersteds的强度进行编码;另一种是而、低磁(LOCO)卡,即以300 Oersteds的强度进行编码。磁条卡轨道
*54*(银行卡大小)。其上面有
3条轨道,第一条轨道在最外面,依次向里分别为第二轨和第三轨(俗称二轨和三轨)。±。第一规是写字母和数字的,第二轨是写等号和数字,第三轨是写数字和字符的。常用的就是第二轨,厂家如果需要写磁的基本上都是写第二轨。磁条卡相关技术及发展
根据ISO7811/2标准规定,第一磁道能存储76个字母数字型字符
,并且在首次被写磁后是只读的;第二磁道能存储37个数字型字符,同时也是只读的;第三磁道能存储104个数字型字符,是可读可写的,银行卡用以记录账面余额等信息。三条磁道在卡上的位置在国际标准ISO007811/5中被严格规定。磁条卡一般作为识别卡用,可以写入、储存、改写信息内容,特点是可靠性强、记录数据密度大、误读率低,信息输入、读出速度快。由于磁卡的信息读写相对简单容易,使用方便,成本低,从而较早地获得了发展,并进入了多个应用领域,如金融、财务、邮电、通信、交通、旅游、医疗、教育、宾馆等。在IC卡推出之前,从
世界范围来看,磁卡由于技术普及基础好,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与后来发展起来的IC卡相比有以下不足:信息存储量小、磁条易读出和伪造、保密性差,从而需要计算机网络或中央数据库的支持等。
磁条卡的使用注意点
如磁条因意外擦除磁条信息,在交易时可能无法被POS或ATM读出磁条信息,这时,
卡片帐户资料必需采用键式输入,甚至取消交易。将近三分之二的读磁失误是由于意外擦除磁条信息(掉磁)所致,通常有以下几种:将磁条卡放于磁铁或有较强磁场效应的家用电器附近,以致卡内磁性介质受磁场作用而失效。磁条卡在钱包或皮夹里的位置太贴近磁性包扣,卡上的磁性介质被消磁受破坏。因保管或使用不慎,磁条卡受外力作用而使卡上的磁条信息丢失。诸如受压、被折、划伤、弄脏等。无意将两张磁卡背对背放置在一起,其磁性介质相互磨擦、碰撞,故而遭受破坏。2. 读磁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是终端读磁头维护较差此问题较易解决,发卡行只需采用简易终端清洁仪即可。这种清洁仪带有卡片清洁器,不时环绕终端
低30%。3. 特约商户的收银员的操作不当,及POS读磁头故障,也会引起读磁失败。写磁失误的原因,写磁设备的调试不当,重新写磁时,未完全擦除原有磁条信息,磁卡在运输、储存过程的处理不当,引起写磁失误,值得提出的是,早期出厂的一些打卡设备或个别厂家生产的打卡设备,在没有调整的情况下,对不同厚度的卡片进行写磁时,也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写磁失误。此时,打卡机的维修人员调整打卡机的有关参数,即可以减小写磁失误率。磁卡一旦出现掉磁现象,会给持卡人带来许多麻
烦。因此,为防止磁条掉磁,持卡人在磁卡的使用及保管中,应注意保护好磁条,小心存放,避免折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磁条掉磁的解决方案--高密磁条(Hi-Co ic stripe)由于磁条掉磁引起的读磁失误,常会导致交易的取消及持卡人的不满,而持失效卡片者可能向发卡行提
磁条卡、ID卡和IC卡的区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