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元盯住美元的利弊分析
摘要:香港是一个特殊的经济体,对于这种小规模高度外向型经济体而言,要拥有独立央行和货币政策的成本过大,因此采用的是保持与美元挂钩的的固定汇率制度。当今世界经济中美元是一个长期贬值的走势,香港的繁荣与此密不可分。但是在联系汇率制度下,货币当局没有相机抉择的权力,且必须对包括投机者在内的所有港元持有者一视同仁。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下,我们小组成员结合香港货币制度的背景和联系汇率制度的特点对港元盯住美元进行利弊分析。
关键字:港元盯住美元;联系汇率;利弊分析
一、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产生背景
联系汇率制度是一种货币基础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须得到外汇储备的十足支持的货币发行局制度。这种制度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首要的货币政策目标,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通过稳健的外汇基金管理、货币操作及其他适当的措施,维持汇率稳定。
众所周知,香港曾作为英国的殖民地,政治、经济等一系列方面都受到英国的控制或影响。当时中国采用复本位货币制度,不同的货币作为不同的交易用途;早期英国曾想推行英镑作为香港的官方货币,但由于英镑的不普及及供应短缺,故在1863年英国政府宣布一银元作为香港的法定货币,并在1866年开始发行香港本身的银元,直至1935年。
1935年11月,全球白银危机,英政府放弃银本位制度,于11月9日宣布以港元作为香港本地货币,与英镑的固定汇率为1港元兑1先令3便士即16港元兑1英镑的汇率与英镑挂钩。另外根据《货币条例》,银行必须向外汇基金交付用于支持纸币发行的白银,来换取负债证明书,这些就成为发钞银行发行纸币的法定支持,其实这就是货币发行局制度。
1972年6月,英国政府决定让英镑自由浮动。其后,港元一度与美元挂钩,1974年11月,由于美元弱势,港元改为自由浮动。最初两年运作很顺利,但自1977
年开始,由于货币及信贷过度增长,导致贸易逆差扩大,通货膨胀加大,港元汇率持续下降,加上投机炒卖的活动出现了少有的抢购商品风潮,令港元贬值的情况进一步恶化。港英政府遂在1983年10月15日公布稳定港元的新汇率政策,。自此,该港元联系汇率制度沿用至今。
二、香港联系汇率制度运行机制及特点
香港没有中央银行,是世界上少数由商业银行来进行发钞的地区之一,而且外汇基金是香港外汇储备的唯一场所,而港币就是以外汇基金作为发行机制的。发钞银行在进行发钞的时候,必须向外汇基金交纳100%的外汇资产以换取无息的“负债证明书”来作为发行票据的依据,实行联系汇率制度后,这个外汇资产明确规定为美元。
同时,联系汇率制度规定,只有汇丰、渣打、中银三家银行才可以作为发钞银行,不论是增发港币还是回笼港币,。而在同业现钞市场上,其他持牌银行在向发钞银行取得港币的时候,也是按照同样的兑换比率进行兑换,这样的制度有利于港元币值和汇率的稳定。
然而在香港的公开外汇市场上,港币的汇率是自由浮动的,无论在同业存款交易中还是在公众与银行的现钞与存款往来中,皆实行市场汇率。如此一来,一方面政府通过对发钞银行的汇率控制,保证与美元汇率的稳定;另一方面,通过银行与公众之间的市场行为和套利活动,可以使市场市场比较真实地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
港元盯住美元的利弊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