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体化路径.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体化路径



摘要:我国各个民族的内部认同在不断发展,但国家认同却不是一帆风顺,探索我国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一体化路径,推动实现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发展。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关键词: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一体化
一、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概念
汉语中的“认同”一词译自英语名词“Identity”,最初为哲学与逻辑问题,后移植到心理学领域,就是在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的交往中所发现的差异、特征及其归属感。
(一)民族认同的概念
民族认同指一个民族的人们对其自然及文化倾向性的认可与共识,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群体内相互关系的认同是民族认同的核心,用以区分此民族与彼民族界限。二是对民族自然文化的认同,一种文化体系以民族为载体,而民族以文化为聚合。
(二)国家认同的概念
国家认同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认同。国家认同实质上是一个民族确认自己的国族身份,将自己的民族自觉归属于国家,形成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主体意识。
(三)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
1、矛盾性和斗争性。“民族认同”强调民族语言、宗教忆和心理上的身份认同,具有族群性等特征;“国家认同”强调公民对国家的忠诚、臣服,国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履行相应的义务,具有政治性等特征。显然,“民族认同”不等同“国家认同”。两者有矛盾的一面,强化“民族认同”,则弱化“国家认同”;反之亦然。
2、同一性和统一性。“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不同层次或级序的认同,作为既定国家的公民身份是明确的,而基于此强化“民族认同”并不妨碍国家的统一,除非借“民族认同”而走向极端民族主义、分裂国家。在某种意义上,“民族认同”的“向心力”可以增强“国家认同”的“凝聚力”。
可见,“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一对矛盾体。矛盾双方既斗争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考察矛盾双方的力量因素,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一体化,是我们思考的重要课题。
二、一体化存在的途径与实践
多民族国家都面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体化的困境。因为强化
“民族认同”的同时,可能弱化“国家认同”;反之亦然。
(一)一体化的途径及存在问题
目前,学术界代表性观点主要有:
1、普遍主义。主张将各个民族整合成一个“同质性”的“国族”,经由消解后的民族身份转化成公民身份,如美国“熔炉”理念。
2、文化多元主义。从保护民族特有文化出发,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追求民族文化的平等性,既承认同质性的合理性,又强调异质性的重要性,最后让民族身份从属于公民身份。
3、异质主义。把民族身份和公民身份看作是民族群体的两个面,期望“通过多元政治的存在势必要求建立一个能够包容多元的制度架构和法律规范”。
从三种思路来看,前两种都有“同质化”的趋势,通过对民族的同化过程,让“民族认同”转向“国家认同”。异质主义不能确保民族要求自治时而提出重建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体化路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7-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