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公共经济学(杨志勇)公共选择案例.ppt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三个居民小区的“绿地保护”
居民小区的绿地是一种典型的公共品,对小区的环境起着重要的保护和美化作用,全体小区内的居民都在享受它带来的效用,但各个小区对自己的绿地保护程度大相径庭。有的小区绿地基本无人管理;有的小区绿地有人保养,但总有人为破坏,造成资源浪费;当然也有的小区绿地保养得很好,且居民也注意保护。如此差异,原因何在?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和保护这种公共品呢?
实证调查     Y、G、X是北京市三个较有代表性的居民小区。G小区和X小区的居民构成比较单一,X小区居民大部分收入较低,以国企普通职工、个体营业人员为主;G小区是高级住宅区,大部分居民属高收入阶层,包括外企高级职员、金融从业人员、私营企业业主、演艺界明星等。X小区绿地很少,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G小区环境优美,绿地面积相对较大,有专人负责保养,并受到居民的自觉保护。
Y小区是比较常见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居民构成比较复杂,收入有高有低,成员包括国企、外企员工,中央直属机关干部,教师,个体、私营从业人员,离退休干部等等。小区内也有相当面积的绿地,并有专人负责保养,但是绿地的状况不佳,破坏现象相当严重,经常被居民子女(未成年人)在游戏中踩踏(也有成年人践踏绿地的现象)。这里虽然有小区巡察人员检察、看管,但疏漏颇多(踩的人太多,不好管),收效甚微,结果每年春天新种的草皮,过了夏天就凌乱不堪了,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需要说明的是,X小区的绿地由当地政府提供,G小区和Y小区的绿地均由管理物业的房地产公司提供。
以足投票     人们选择小区入住的行为实际上是在“以足投票”,一定类型的小区适合一定类型的居民。低收入且对生活质量要求不高的人寻求价格(租金)低廉、较为简陋的住房,他们对生活环境的偏好大致相同――无大所谓(只要不是太差),这些人聚在一起就形成了像X那样的小区。收入很高且注重生活质量的人,其对生活环境的偏好也大致相同――房子档次要高、住宅区要优美、物业服务要周到,这样住起来才舒服,也能显示出身份,他们能承受较高的房价和物业管理费,聚在一起就形成了像G那样的小区。
在这种“以足投票”行为起作用的情况下,绿地保护基本上不成问题,或者说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X小区的居民对绿地的态度是无所谓,因而绿地由当地政府提供并负责保养,其状况仅维持在最低水平。由于绿地面积小,很少有人故意践踏,而且即使有人践踏,损害的绝对程度也不高,不必为此过于重视。G小区的绿地实际上是居民共同提供的,他们按户交纳相同数量的高额物业管理费给物业公司,物业公司则还之以优美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绿地也包含于其中。出高价购买绿地及其保养(如修剪、浇水)是全体居民共同的偏好,因为他们需要的是好的生活环境而不是廉价的房租。显然,G小区的居民出于类似的原因也都会自觉地爱护绿地。于是在这样的小区里,绿地总是令人赏心悦目,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可见,由以足投票的方式形成的小区,绿地保护是很好解决的,但许多小区的形成不能用以足投票来解释,本案例中的Y小区就是一例,中国城镇还有很多这样的小区。人们入住Y小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搬迁户由城里迁到郊区,中央直属机关、学校福利分房,换房租房……入住的原因不是本案例分析的重点,本案例关心的是这样的入住情况给绿地保护造成的困难,这就是下面所要论述的。
中间投票者定理     Y小区的各类居民对生活环境的偏好程度不同。教师或是中高收入的人肯为绿地多出点钱,中央直属机关的一些干部家庭对绿地也有较强的偏好,但如果没有更多可供孩子们娱乐的空间,很多中低收入的家庭却宁愿自己的子女在绿地上玩耍取乐,他们相对而言不那么喜欢绿地。还有一些成人由于绿地挡住去路有不想绕远,就横穿绿地,这可能并不是因为绿地所在的位置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绿地这种公共品的提供应根据“中间投票者定理”来决定,即根据小区的中间阶层(偏好程度中等的人)的意愿来提供绿地的面积,维持适当的保养水平。但实际上,Y小区的绿地提供是物业公司单方面决定的,其中甚至夹杂了政府行为(这种小区一般是在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建设起来的,面子上要过得去才行),而费用则是由全体居民平均分摊,这样做的结果是所提供的绿地往往超过了中间阶层的需要。
尽管一部分人愿意保护较大的绿地面积,但更多的人则不在意保护,结果对践踏绿地形不成有效的监督,绿地遭到破坏。而一旦有人践踏且没有舆论压力,就会有效仿者,如此就是恶性循环,物业公司雇佣的巡察人员最终成了摆设,多数人都不买他们的帐。     如果绿地的面积和保养符合中间阶层的意愿,那么多数人会积极保护绿地,即使少数人践踏也会遭到谴责甚至制裁(可以按中间阶层的意愿指定绿地保护条例,并雇佣足够多的巡察人员)。

公共经济学(杨志勇)公共选择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243595614
  • 文件大小49 KB
  • 时间2017-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