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奏响姓军为兵的时代强音.pdf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奏响姓军为兵的时代强音】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奏响姓军为兵的时代强音】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奏响姓军为兵的时代强音  
——总参总医院为部队优质服务纪实 
孙进军 


    在医院成功接受肺移植手术的总参某部老干
部(左二)向刘希华院长(后排左六)和医护人
员赠送牌匾。 
     
日前,总参总医院(解放军第 309 医院)再次被总部表彰为“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
单位”,这已是该院第二次获此殊荣。 
    2009年 6 月,医院由总后转隶到总参。面对新的职能任务,院党委牢记“姓军
为兵”宗旨,在保障好原有体系部队的同时,着眼总参部队官兵和老干部的医疗需
求,不断提升服务层次、创新服务模式、延伸服务触角、拓展服务内涵,为兵服务
满意率大幅攀升。 
    院长刘希华说:“作为军队医院和总参总医院,要做到身在市场、心系战场,带
头服务部队、保障打赢,用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奏响姓军为兵的时代强音!” 

开辟服务官兵的“绿色通道” 

    近年来,随着医院的强势发展,门诊量日益攀升,每天都有数千名军地患者前
来就诊,日接诊量最高可达 5000余人次。针对总参基层部队高度分散、来院看病不
便的实际,院党委向体系部队做出了“军人住院零待床、检查用药零审批、规定范
围内的项目零收费”的承诺,专门为军队患者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官兵随到随住
随治。
据医务部副主任徐燕杰介绍,为方便患者就医,在军人门诊设臵规范的导医、
挂号和咨询服务,将原来看病挂号、分诊、开药、划价、取药 5 个步骤缩减为 2 个
步骤,大大缩短了就医流程;在军人门诊增设专家门诊,要求主治医师以上的专家
轮流出诊;规定无论收治任务多重,军人病区始终预留一定床位,保障部队伤病员
使用;对军队疑难重症伤病员的抢救、会诊、手术、病案讨论等,实行科室、机关
和院领导三级到场,有效确保医疗安全;军队患者免费的用药种类,由 700 种增加
为 1183种,部分价格较昂贵的进口药品亦可免费使用;在重症军人患者中推行“医
护患一体化护理服务模式”,责任护士全程参与患者的诊断、手术等全过程,对患者
实施针对性更强的护理服务。 
    “为部队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盯住弱点,多措并举,常抓不懈,真正
做到让基层官兵满意、上级机关满意!”刘希华院长经常在全院大会上强调这一理念。 
    针对为部队服务中的薄弱环节,院党委从健全规章制度入手,把医护质量、服
务态度、医德医风和医疗投诉等纳入《为兵服务考评办法》,作为院领导、机关和科
室查房内容,与绩效考评和年底评先评优挂钩。同时,规范了院常委和三级以上专
家医疗保健巡诊、定期看望、保健办查房、医疗情况每周报告等相关制度,有效确
保了“绿色通道”的畅通。 

筑起坚不可摧的“生命屏障” 

    随着医院的发展,320 动态容积 CT、肿瘤放疗直线加速器、血管造影机、心磁
图仪、伽马刀和氩氦刀等一大批高精尖设备被引进医院,自研开发出“耐多药结核
病介入治疗技术”、“手辅助腹腔镜活体肾摘除术”、“造血干细胞移植术”、“RH型阴
性骨髓移植术”、“胃肠道肿瘤臵泵技术”等 50余项国内外领先技术。这些先进设备
和顶尖技术,不断为军队伤病员带来福音。 
    医院转隶总参两年多来,每年上半年拿出 3 至 4 个月时间,为总参万余名在职
干部和离退休老干部进行免费健康体检,每人检查项目高达百余项,先进的技术和
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参检人员的广泛赞誉。据统计,医院每年都要从家底费中拿出 7000
余万元用于部队官兵的医药补贴。 
    用忠诚守护生命,用爱心呵护健康。去年 9 月,总参某部 73岁的离休干部陈老
住进医院,经诊断为肺纤维化、慢性终末期呼吸功能衰竭,需立即实施肺移植手术。
因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成功率较低,医院专门成立了由院长刘希华、时任政
委高小燕为组长的救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器官移植中心主任石炳毅、心外科
主任张向华等 25个科室、30余名专家组成的医疗专家组,还在全院范围内抽调业务
骨干组成专职护理组。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刘院长先后组织专家们进行12次大会
诊,制定了科学的手术治疗方案,成功为患者实施了肺移植手术,总参首长给予高
度评价。 
    两年前,22 岁的某部战士张雪成被诊断为尿毒症,生命危在旦夕。部队抱着一
丝希望把他送进该院器官移植中心。刘希华院长得知后,指示不惜一切代价想方设
法挽救战士生命。经泌尿二科主任钱叶勇等专家多次会诊,成功为张雪成实施了肾
移植手术。 
    紧贴总参基层部队医疗保障特点和规律,围绕服务部队战斗力开展科研攻关,
逐渐成为医院为兵服务的重中之重。医院以卫勤指挥中心为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创
新网络医学服务系统,通过远程会诊中心,全军结核病研究所、全军器官移植中心
等 55个专业学科的近百名专家,成为基层官兵的健康卫士。神经外科副主任赵亚群,
针对官兵在演习、处突和训练中颅骨损伤、定形修补困难这一实际,刻苦研发了颅
骨成形术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采用这一技术为患者实
施颅骨修补术后,不仅看上去美观,还大大降低了后遗症的发生率。 
    总参某工程兵部队长年在坑道内作业,因施工环境阴暗潮湿,导致许多官兵患
上不同类型的皮肤病,涂抹多种药膏都不见效。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郭青云深入坑道
调查研究,加班加点翻阅大量医学资料,利用回老家探亲期间拜访当地老壮医、老
苗医,研制出一种治疗这类皮肤病的新药,为官兵减轻了痛苦,这一研究还获得国
家专利。 

拓展为兵服务的“第二战场” 

    为兵服务永无止境。据医院政治部主任胡建国介绍,医院不仅最大限度地改善
军队伤病员的就医条件,努力提高诊治水平,而且还主动派出专家深入边疆、基层、
一线,开展巡诊服务、健康教育和技术帮带,并与基层卫生机构建立双向代职机制,
为边远艰苦地区部队送健康、送技术。 
    转隶总参后, 为适应新的使命任务,医院确立了以基层部队官兵和老干部作为
重点服务对象,以军事训练任务重、发病率高的部队和地理位臵偏僻的单位为重点
方向。院长刘希华、副院长贾立新、原副院长李贵堂等院领导先后带队,对总参 14
个干休所进行了走访调研,征求意见,了解需求,制订服务计划,发放携带方便的
健康小药盒;先后组织 20余批次有临床经验的专家,赴北极寺、塔院干休所和昌平
干休所,为老干部提供医疗服务;在国防大学、防化学院和一些基层部队多次举办
夏、冬两季防病保健知识讲座,听课总人数达数千人,成为深受部队官兵和老干部
欢迎的“流动医院”。 
    兰州军区空军许多基层连队地处高原,自然环境恶劣,医疗基础条件较差。5 年
前,医院主动与兰空机关医院结成帮扶对子,先后派出 35名专家前去技术帮带,深
入基层部队送医送药。今年 7 月底,副院长卜海兵带领由内分泌科副主任张妍、中
医骨伤科博士邢庆昌等组成的专家医疗队,又一次来到兰空基层部队。当听说中川
县海拔 2000多米的雷达站地处偏远、缺医少药时,专家们驱车 2 个多小时,来到每
天下午三点必刮大风、百姓流传“中川风,三点钟”的驻地,为全体官兵一一查体,
对 15名患病的官兵及家属现场诊治。之后,专家们又风尘仆仆来到空军某综合仓库、
某军需仓库等偏远部队进行巡诊。 
    根据部队需求,医院每年开展“中医中药军营行”活动,组织中医药专家走进
基层部队,为在工程兵坑道作业、电子对抗等特殊环境条件下工作以及执行高强度
训练、演习、拉练、抢险任务的官兵提供医疗服务。在某训练大队巡诊时,中医骨
伤科主任黄振俊将针灸、推拿和中药熏蒸相结合,让广大驾驶员摆脱了严重的颈椎
病和腰肌劳损的折磨。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担负着 25万名官兵的结核病防治任务,
结核防治队每年深入部队、院校 4 个多月,为官兵接种卡介苗,实施结核病发现与
管理,开展结核病预防宣传,使驻京部队结核病患病率降至全国最低标准。 
    作为全军重点建设的机动卫勤力量,医院还承担着全军“十一五”野战外科 2
项重点课题。为此,院党委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和军事斗争准备,新建“三室一库”
2000平方米,抽组 100张床位的野战医疗所,贴近实战制定了《卫勤保障预案》、《战
备训练计划》等,多次将医疗队拉到总参某训练基地、北京军区某通信团等进行野
外训练,完成了野战医疗所的集结、装载、机动、展开、分类、救治、撤收等全部
训练科目,全面提升了医疗队战时保障能力和救治水平。去年玉树地震发生后,接
到总部命令 3 小时后,61 名队员就在院长刘希华的率领下,紧急集结出征、驰援玉
树,成为第一支进入玉树重灾区的驻京医疗队。因表现出色,医疗队被中共中央、
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院长刘希华被授予“全
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并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奏响姓军为兵的时代强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鼠标
  • 文件大小431 KB
  • 时间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