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跨界问题
——11金融5班卢祥
编委:余飞、朱杨帆、李小龙、韦斌
与过去不同,现在很多人喜欢“猫”在电脑前购物。互联网的普及,也让金融变得大众化,金融界变得日新月异。
电商涉足金融,银行“试水”做电商
案例: 6月13日,阿里巴巴推出可将支付宝中的闲置资金用于购买某款货币基金的“余额宝”,上线仅一个月,“余额宝”汇集的资金规模即已突破百亿元。
在“余额宝”取得巨大成功之后,“金融+互联网”的模式被对手快速“复制”——6月26日,天天基金网推出一款名为“活期宝”的产品;7月18日,新浪推出“微银行”服务,用户可在新浪微博的“微银行”上办理资金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等业务。
一向“低调”的微信也卷入这场“互联网金融大战”——华夏基金在微信平台上推出“小华小夏”交易账号。
巨头鏖战之余,第三方应用也加入混战,拥有近4000万用户的手机记账软件“挖财”,近日也“从记账向理财进军”,成为我国首个推出基金申购、赎回服务的手机软件。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代表性事件
2012年是金融企业全面向网络化发展的一年,也是互联网企业向金融领域拓展的一年。
电商:涉足金融,锁定供应链融资
例如:事件苏宁电器成立苏宁小贷公司
2012年12月6日,苏宁电器发布公告,公司境外全资子公司香港苏宁电器有限公司拟与苏宁电器集团共同出资发起设立“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银行:集体“触电”,金融服务是主角
2012年6月28日,建行“善融商务”正式上线。
2012年,交通银行倾力打造的全新多功能电子商务平台“交博汇”已陆续向客户开放。
2010年9月,招行信用卡网上商城——“非常e购”正式上线。
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
利: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金融业务办理更加便捷,为广大居民的“碎片化理财”提供了诸多便利,其产生的“鲶鱼效应”有利于促进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使互联网公司闲置的客户资源和基金公司闲置的投资机会都得到了激活,这对互联网公司、基金公司以及用户都是好事,将促进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创新。
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
问题:比如一些公司以互联网金融的名义推销基金理财,其是否已按规定取得代销基金的资质?在产品销售过程中,谁来保证个人金融信息的安全?有没有健全的机制来防范互联网公司的“道德风险”?等等如果没有任何监管,任凭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只会带来更多的风险。
服务是王道!
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行业发展,使监管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进一步加强规范,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创造更良好的外部环境。各金融行业以人民大众利益为根本,切实提高服务质量,这样金融领域才会更加繁荣!
金融跨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