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世说新语——王献之.ppt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王献之简介:
王献之,字子敬,汉族,书法家、诗人,祖籍山东琅琊(今山东),生于会稽(今绍兴),王羲之第七子。死时四十三岁。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世说新语·品藻》——谢公问王子敬:“君书何如君家尊?”答曰:“固当不同。”公曰:“外人论殊不尔。”王曰:“外人那得知?”
①谢公:谢安②王子敬:王献之
③书:书法④家尊:尊称别人的父亲
⑤固:本来⑥殊:很
⑦尔:这样
译文:
谢安问王子敬:“您的书法比起令尊怎么样?”子敬回答说:“本来是不同的。”谢安说:“外面的议论绝不是这样。”王子敬说:“外人哪里会懂得!”
赏析: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都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并称“二王”。至于谁的书法更胜一筹,向来众说纷坛。据史料记载,王羲之不承认自己的书法不如儿子,王献之也不承认自己不如父亲。这则故事就体现了王献之的态度,先回避公开与父亲作比较,但绝不认为自己会输给父亲。
王令诣谢公,值习凿齿已在坐,当与并榻。王徙倚不坐,公引之与对榻。去后,语胡儿曰:“子敬实自清立,但人为尔多衿咳,殊足损其自然。”
王令:指王献之,曾任中书令,故称王令。
习凿齿:字彦威,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曾任桓温的主簿
②值:正当当:应当
③坐:通“座”并榻:并排坐。榻:坐具
④徙倚:徘徊引:引导
⑤对榻:对坐胡儿:指谢朗,小名胡儿
清立:清高自立
衿咳:矜持,固执殊:很
翻译:
王献之去拜访谢安,正值习凿齿已经在座。两人本应该并排坐,但王
献之徘徊着不肯坐下。谢安引导他坐在对面的坐榻上。王离开后,谢安对谢
朗说:“王献之确实
清高自立,
只是故意这
么做,有些
矜持固执,
这也太有损
于自然了。”
赏析:
王献之不肯和习凿齿并坐是有社会因素的。晋代看重门阀等级,士庶之间界限分明,王献之出身士族,而习凿齿虽然为荆楚豪族,门第却不如王献之。门阀士族对晋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有着莫大的影响,能打破这一藩篱的并不多。在这种背景下,谢安能对王献之给予这样中允的评价实属不易。
郗道茂与王献之青梅竹马,相识相知。“东床快婿”王羲之娶的妻子就是郗鉴的女儿,也就是郗道茂的亲姑姑。王羲之不仅与郗昙姻亲关系紧密,而且交情深挚,有书记载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当年是赠给郗昙做殉葬品,后因战乱被军阀掘墓盗出。郗道茂到婚嫁年龄,王羲之便替七子王献之向郗家提亲。王羲之和郗昙均是公元361年离世,而王献之的母亲于早前也已去世。当时两人成婚不久,面对至亲故去的接二连三打击,两人相互扶持,共济患难。郗道茂和王献之少年夫妻,情真意重,志趣相投。王献之虽然一生宦途顺利,但其人狂傲不羁,宦情淡泊,热衷于书画艺术,钟情碧山秀水之间,郗道茂一直相伴左右,夫唱妇随,两情洽洽。郗道茂与王献之生有一女,名玉润,不久夭折,后无所出。王献之风流蕴藉,乃一时之冠,新安公主仰慕已久,便离婚要求皇帝把她嫁给王献之。皇帝下旨让王献之休掉郗道茂,再娶新安公主。王献之深爱郗道茂,为拒婚用艾草烧伤自己双脚,后半生常年患足疾,行动不便。即便如此仍无济于事,王献之只能忍痛休了郗道茂。郗道茂父亲已死,离婚后只好投奔伯父郗愔篱下,再未他嫁,生活凄凉,郁郁而终。
郗道茂与王献之简介:
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
原文:
翻译:
王献之病重,请道士向天帝上奏章祈求庇护,这时候病人应该坦诚自己的过失。道士问他:“你一向有什么过失?”王献之说:“没想到有其他事,只记得与郗家离婚。”

世说新语——王献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3.80 MB
  • 时间2017-11-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