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传统建筑四合院.ppt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8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北京四合院
建筑分析
平面组合规律
“间”--最基本的平面组合单元。
1、间的宽度正房、厢房、倒座、后罩房。
2、间的进深(步架)两檩间的水平距离,正房、厢房以五檩四步架、七檩六步架居多。
3、间的意义标准化、模数化。
统一建筑型制、施工方便。
“院”住宅群体组合的基本组团
1、院式组团扩展的途径不在于自身体量上的加大,而在于数量上的积累,发展的方式是二维的。
2、住宅建筑群体一般由数个院式组团构成,各组团的关系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经过复变后再进行组合。
3、这种院式组团的集合,本着纵向优先的原则,形成二进院,三进院或四进院。若住宅规模还要扩大,院式组团还可横向发展。
4、院式组团与间在尺寸上具有内在的联系,称之为“间—合院体系”。
立面的造型与风格
北宋喻皓《木经》“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1、台基:防潮、结构需要和立面构图的稳定。
高度的差别显示着等级与次序。
2、屋身:柱子、槛墙、门窗组成。
正面的柱子暴露于墙外,且上下略有收分。
墙体的功能在于围护。
门窗及门窗上部的檩、垫、枋,是正立面装饰的重点。
3、屋顶:屋顶变化强化了等级关系。
最高等级的歇山式,悬山次之,一般百姓只能用硬山、卷棚。
屋顶的高度,正脊的式样的变化,以区别主次高低。
立面造型的风格特点:朴拙之美
朴:以青砖、灰瓦、素石、黑栗色木柱及淡雅的苏式彩画自成一体。
拙:用厚重的墙体、刚直的屋脊、檐口等表达着粗放的风韵。
(二)垂直向度的限定
1、独立垂直面:起到间隔作用,根据其所用材料、密度、高低的不同,限定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影壁:门外影壁以示宅界。宅内影壁可独立,也可嵌在厢房的山墙上,作用为区分宅内外空间。
2、平行面:起到加强方向感的作用。
抄手廊,一面是较为封闭的墙体,另一面是开敞的廊柱,造成廊内空间具有诱导和流通的意味。
3、四面围合:起到加强封闭性的作用,封闭的强度又随界面上是否设洞及洞口大小而发生变化。
功能关系
1、功能分区
一典型三进院落为例,中院为主要使用部分,前院、后院为次要使用空间。分区明确,互不干扰。辅助使用空间分散于各院之中。
2、流线分析
减少了人流的交叉,加强了中院的私密性,保证了主体空间的宁静。
3、空间的可变性
可随人口的增加调整住宅各个部分的使用。
4、集约化的土地利用
布局组合方式
基本型
单座院落,至少三面以上用房围合,且具备明显的中轴线对称关系。
纵向复合型
住宅的各主要院落沿纵深方向排列,住宅平面呈狭长状。
1、两进院
较为常见的类型。内外两院落组成,外院主要建筑为倒座、大门、厕所等,内院布置北房、东西厢房、耳房等。两院之间用二门(垂花门)相连。
2、三进院
标准式的四合院。加后院。
3、四进院
“前堂后寝”。四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由南至北依次为:倒座——第一进院——垂花门——第二进院——正房或过厅——第三进院——正房——第四进院——后罩房。

传统建筑四合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lya
  • 文件大小7.22 MB
  • 时间201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