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插花艺术
一、鲜切花花材的保鲜方法
(一) 排气吸水(吸养)法
1、扩大茎端吸水面法 2、烧焦法
3、浸烫法 4、注水法
5、倒淋水法 6、深水浸泡法
(二) 机械支撑法
利用竹签、铅丝、甘油、石蜡、乳胶等有支撑能力的材料来延长花材“新鲜”状况的方法。
1、促进吸水法
稀盐酸、稀醋酸对月季等有效;
酒精对非洲菊、水仙花有效;
食盐对水生植物、百合、向日葵有效
2、抗蒸腾失水法:在花材表面喷洒高分子化合物
3、养分补充法:用糖类、维生素类和其他物质按不同比例配制营养液,来保证花材的营养需求的方法
4、杀菌防腐法:酸性物质能抑制细菌繁殖,硼酸、硫酸铝、高锰酸钾、水杨酸、柠檬酸
(三) 化学试剂法
二、花材的整理与造型
一、整理
1、剪去受害部分;2、剪去影响操作、污染水质的部分;3、剪去对水分、养分无效消耗部分;4、剪去不符合自然性状部分
二、造型
(一)枝干造型:
1、铅丝校形法:用铅丝牵引、缠绕、穿茎等方法;
2、手工弯曲法:主要针对干花而言
(二)叶片造型:1、剪裁法;2、折褶法;
(三)花朵造型
三、插花艺术构图原则
一、对比与谐调
1、主与次
2、虚与实、疏与密
3、色彩
4、质感
二、均衡与稳定
1、对称式
2、不对称式
三、比例与尺度: 黄金分割律在插花中的应用表现
第二章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第一节东西方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一、东方插花发展简史
1、中国插花发展史
(1)六朝以前的原始阶段(前10000-公元220年)
我国人民把许多美丽的花纹样烧制在各种陶器上
(2)六朝时期(220-581)
初级阶段,出现瓶、盆水养插花的形式,用于佛前供花或礼宾寄情
(3)隋唐五代的昌盛期(581-960)
同棋、琴、书、画一样,插花、挂画、点茶、焚香成为士人基本素养
(4)宋代的精雅期(960-1279)
不只是追求怡情娱乐,更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
内涵重于形式,多表现作者的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
(5)元代(1279--1368)
多以借花消愁或表达个人思想感情
没有固定的造型,出现了自由浪漫轻巧秀丽和潇洒简逸风格的心象花和自由花。
(6)明代的完善期(1368-1644)
形成完整的体系,讲究布局配置借鉴书法绘画的构图章法等美学法则,营造插花艺术。
我国插花史上评价最高的专著《瓶史》,作者袁宏道
(7)清代的衰败期(1644-1911)
风格以自然美为主,盆景式插花表出自然美景
在技巧上讲究截枝与曲枝,器具出现了剑山
有影响的插花论著:沈复的《浮生六记》,陈濮子的《花镜》
(8)现代(1911--)
20世纪80年代以后,插花这门古老的艺术开始复苏
2、日本插花发展史
(1)萌芽期(6-14世纪)
小野妹子到中国(隋唐)建立邦交,学习中国文化,回国后居住在六角堂池坊,池坊插花的历史也就是日本插花的历史
(2)发展期(14-—19世纪)
日本贵族流行插花比赛,产生池坊流。
19世纪形成立花、生花、盛花的插法,出现小原流和“花道”一词。
(3)第二次插花高潮期(20世纪)
1926年创立了草月流,1956年创办“国际花会”
第七章 插花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