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姆拉条约》草案附图“红线”存疑
[内容提要] 利用西姆拉三方会议的时机排除中方代表进行英藏双方秘密谈判,是英国为实现将印度东北边境从喜马拉雅山南坡脚北移至山脊的“战略边界”计划的预定方略。英藏秘密非法谈判搞的藏印段边界,是在三方会议破裂之际麦克马洪为挽回从英藏谈判获取的条约利益而插入1914年4月27日草签的条约附图红线中的。插入藏印段边界的分界图是没有中国代表参与的1914年7月3日英藏草签的非法条约的附图。英藏关于藏印段边界的交易自始至终都是背着中国代表进行的非法活动。
引言
诚如一位近现代中印关系史研究者所说,“西姆拉会议本身就是一篇故事,其中外交手腕、强权政治和间谍活动都有过五花八门、错综复杂的表演”。①由于英方代表麦克马洪()在会议期间蒙骗欺诈,在公开的三方会议之外又搞了一个非法的英藏双方关于藏印段边界的秘密谈判,使西姆拉会议和英藏双方谈判蒙上层层诡谲难测的迷雾,许多疑团至今未得到澄清。双方非法谈判的藏印段边界“红线”与《西姆拉条约》草案附图“红线”之间的关系即其中之一。②
公开的三方会议,就所谓的政治问题和西藏分界问题进行谈判。政治问题缘英国“缓冲国”计划而起。辛亥革命后,英国谋图改变西藏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英国控制下的“缓冲国”,强迫袁世凯政权接受三方会议对西藏地位的谈判。关于西藏分界问题,也就是要确定地位改变后的西藏与中国其它省区的行政分界。
藏印段边界秘密谈判缘于英国的“战略边界”计划③。西姆拉会议期间,麦克马洪安排其谈判副手贝尔()与西藏地方代表夏札背着中方代表秘密进行。
1914年2月17日,在三方会议上,麦克马洪提出划分“内、外藏”的调停草案,在草案附图上蓝线标示内、外藏之间的分界,红线标示西藏与中国其它省区的行政分界。非法的藏印段边界谈判以3月24、25日麦克马洪与夏札换文结束,双方交易确定的藏印段边界也用红线标记在换文附图上,这条线也就是后来所称的麦克马洪线。4月27日在麦克马洪的讹诈威逼下,中方代表陈贻范未经中国政府同意,擅自在《西姆拉条约》草案及附图上草签。中国政府申明,陈贻范擅签无效。
7月3日,西姆拉会议末次会议,陈贻范奉中国政府严令拒绝签署《西姆拉条约》。对于麦克马洪、夏札草签非法的《西姆拉条约》、签署《英藏声明》及《英藏通商条约》,陈贻范声明,未经中国政府批准之任何英藏间条约、协议均为无效。西姆拉会议流产。
从上述会议的进程来看,麦克马洪、贝尔与夏札在西姆拉会议之外非法秘密交涉搞出的藏印段边界“红线”与中英藏三方会议谈判之“红线”并无关系。但是,麦克马洪为了引诱夏札在藏印段边界交易中割让喜马拉雅山脊以南的中国固有领土,承诺在三方会议关于西藏与中国其它省区的分界问题上支持西藏地方,这样英国在三方会议上压迫中国中央政府接受西藏与中国其它省区的分界线就成为西藏地方接受秘密交涉的藏印段边界的交换条件。由此可见,秘密的藏印段边界交易的确与三方会议又有着某种联系。
麦克马洪将藏印段边界“红线”混入三方会议谈判之《西姆拉条约》草案附图“红线”,骗取陈贻范签署,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共识;英国学者拉姆、马克斯韦尔、印度史学家古普塔以及国内研究中印关系史的学者著书立说,赞同拉姆提出的“混入说”,但对插入的具体时间,则各有说法。①
印度学者梅赫拉从维护麦克马洪线“合法性”的立场出发,认为麦克马洪、贝尔与夏札交易的藏印段边界“红线”是《西姆拉条约》草案附图的“红线的一个部分”。②为了证明这个观点,梅赫拉书中提供了一幅4月27日陈贻范、麦克马洪、夏札签署的草案附图,图中红线包括了英藏交易所定的藏印段边界线。③
藏印段边界红线是否插入,何时插入,是在什么样情况下插入条约草案附图的,关乎藏印段边界交易是否为背着中国代表进行秘密非法谈判的产物,不可不辩。然而,在已有研究成果中,对这一问题只作了一般性的陈述,未加以深入的考证。
为了便于论述,本文将2月17日麦克马洪提出的内外藏分界图简称为“2?17图”,将麦克马洪、陈贻范、夏札4月27日草签的条约草案附图称为“4?27图”。
4月27日前,麦夏交易的藏印段边界线并未混入附图红线
一、将中国排除在中印边界印藏段的交易之外,是英国根据实施战略边界计划的需要,考虑对中英关系、英俄关系的影响而在会前定下的策略
20世纪初期,亚洲民族主义思潮高涨,中国和印度先后兴起大规模的近现代民族主义运动,互相激励。同时,赵尔丰、张荫棠、联豫在川边、西藏推行改革,振奋民族精神,兴办新政,屯垦实边,巩固国防,联络喜马拉雅山周边诸国,号召团结御侮。英属印度总督明托正是为了阻隔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对印度和喜马拉雅山诸国的渗透而提出“战略边界”计划的。
麦克马洪根据英国利益
《西姆拉条约》草案附图“红线”存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