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行走
【摘要】:礼仪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它是立足社会、成就事业和获得美好人生的基本条件。高中生作为一个从儿童到大人的一个转折点,在走上社会前应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然而近年来高中生在礼仪方面存在明显的缺失现象,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高中生礼仪方面缺失现象的列举以及造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就如何加强高中生礼仪教育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礼仪教育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93-01
“礼”,字典上的解释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礼仪”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仪式。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它有几个重要作用
:其一、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礼仪在人际交往中是一个衡量个人文明的准绳。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和应变能力,还反映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第二、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在交际中,个人形象是很重要的。而个人形象包括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教养的集合,学习礼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完善自己的个人形象,以礼相待,人家关系更加和睦,生活将变的更温馨,这时,美化自身便会发展为美化生活。第三、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一个人在和其他人接触时,就不能不讲礼仪,运用礼仪除了让你在交际活动中充满自信,处变不惊之外,还能帮你更好地相对方表达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和善意,增进彼此的信任和了解。帮助你更好地取得交际成功,进而造就和谐、完美的人际关系,取得事业的成功。第四、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般而言,人们的教育反映其素质,素质又体现于细节。反映个人教养的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在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学校在升学率的压力下过多的追求分数,养成礼仪教育反而被淡化甚至放弃。
一、礼仪教育被忽视的原因
1、德育忽视礼仪教育。长期以来学校忽视礼仪教育,重“知”轻“行”。在具体的德育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是在概括性的道德发展境界方面的要求多,而行为养成强调的少;空泛的大道理讲得多,而操作的技能、技巧讲得少;道德的知识传授多,而扎扎实实的行为训练得少。因此,尽管多数学生知识性的社会道德规范知道较多,但不知道应该如何把社会普遍提倡的道德规范,具体地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缺乏良好的行为和自觉的道德约束能力,造成基础文明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
2、家长,教师以及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家长或者教师以及社会上的一些人的精神倦怠,形象不雅,或者评判事物的片面性,缺乏正确的和公正的评价,往往看重了学习的好与差,而不追求各人素质,更有甚者打击和讽刺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喜欢进行攀比,往往对学生都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
让孩子学会礼仪,成为一个有礼貌、懂礼仪的好孩子,韩国在这方面的教育,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从与韩国人的交往中
,我
以“礼”行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