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沟村的变迁
“祖国华诞六十年,京郊处处展新颜,山变绿来路变宽,人变富来水变甜。”这不仅是对京郊农村60年发展历程的总结,更是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干部群众的真实感言。
北沟村位于渤海镇东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距怀柔城区20公里。伴随着新中国成立60年的发展历程,北沟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沟一跃成为京郊颇有名气的秀美山村。
跟随时代步伐科技带领经济
初秋时节的北沟村,树木葱绿,果实累累。走进村子,不时看到村民们正在用手机与外界沟通。有谁能够想象到,四十多年前的北沟村却只有一部手摇式电话。光阴荏苒,这个小山村发生的一个个与村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故事,无不见证着北沟村60年来通讯事业发生的巨变。
曹文亮今年75岁,曾在北沟村当过大队书记和村主任。说起北沟村过去的通讯设施,老人仍记忆犹新。
1962年以前,北沟村没有电话,村民们遇事都是靠相互之间捎口信。
1962年秋,北沟村终于安装了一部黑色的摇把子电话。当时村里没有专门的办公地点,所以摇把子电话只好放在了村民曹进岭家。电话装上的第一天,大家都跑去瞧新鲜。崭新的黑塑料机身,铁把子外面套着黑色的塑料套,跟过去战斗片里看到的没什么两样。
当时,摇把子电话要经过人民公社的分机进行人工转接才可通话。公社的电话机房设有专人24小时值班,机房的通话设备上有很多个插孔,每一个插孔分别对应着一个有电话的村或单位。电话的打出和打进都要通过公社话务员的插转来接通。自从有了摇把子电话,北沟村人的生活就跟它分不开了。
遇到家中有急事,村民首先就想到摇把子电话,但常常遇到接不通的情况。所以,一部摇把子电话既给北沟人希望,也让他们深感无奈。直到1993年,摇把子电话才退出了北沟村的历史舞台,换成了程控电话。
1993年春,村民王全花了3600多元在全村第一个装上了程控电话。从此,街坊四邻一遇急事便到王全家借用电话。
那时,乡亲们一般是把王全家的电话号码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样王全夫妇就担当起了义务传话的任务。今儿谁得病了,明儿个谁结婚了,要不就是买药、捎东西。总之,甭管大事小事,王全两口子都得帮着传话,不知为此搭了多少工夫,但他们却从没抱怨过。
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其实,手机等信息传递手段的迅速普及,又何尝不能改变人们的命运呢?
今年51岁的王义是北沟村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曾在三渡河乡铝制品厂搞销售。1995年秋季的一天夜里,一个电话打到厂里,原来是河北白沟批发市场急需4000个铝盆。因为是急活儿,每个铝盆可以多加5角钱。可惜当天厂里没人值班,王义又没有手机,白沟那边儿没法和他联系,直到第二天早上上班王义才得知此事。结果王义因此少挣了2000元。
这件事给王义触动很大。他想,自己经常出去跑业务,没有手机真是耽误事。不久,王义就花3700多元买了一部爱立信手机,虽说只有通话功能,但王义已经很知足了。
工厂倒闭之后,王义就自己买了一辆金杯小客车跑客运。为了多拉回头客,方便与他们的联系,王义又花1700多元购买了一部诺机亚手机。
2005年,王义又换手机了,这已经是他的第四部手机。正是由于这部手机王义的财源可谓是滚滚而来。
原来,王义在山西大同的一个哥们儿是做布鞋生意的,这些布鞋要定期运到北京的木樨园批发市场销售。他和王义取得
北沟村的变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