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的种子
一直以为,那些明星的生活轨迹应该和我们不一样。我们的少年时光普通、沉寂、自卑,甚至不值一提。他们应该早早脱颖而出,风光、张扬,才思敏捷。后来发现,原来并不是这样。
葛优在电影里是个健谈、轻松、幽默的人,但采访的时候才发现他其实并不喜欢跟人说话,说出来的话也不幽默。好像要说的话、要甩的包袱都在电影里做完了。
葛优年轻的时候做过“考霸”,考过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实验话剧院、青年艺术剧院以及各种文工团,都没考上。还好,老天没遗弃他,最后他在总政文工团面试时表演了一个喂猪的小品,入了考官的法眼,过了关。初进演艺圈的时候,葛优演过很多电影,但都没名气。当了10年配角,跑了11年龙套。老妈见葛优演了十来年电影都没动静,就敲打他:“做演员行吗?以后有没有出息?改摄影得了。”葛优在学校是宣传队的,但只是喜欢,单独干点什么还是怵,又放不下。在内心里,他甚至认为自己沉默懦弱的性格其实是不适合做演员的。
还好葛优没想出名想出病来,心态还挺好。《顽主》让观众第一次深刻地记住了他。当初演《顽主》的时候,导演米家山找别的演员,拿过照片,看着演员后面的人问:“这是谁?”葛优在那个演员后边站着,找他试戏后就说行了。
因为《顽主》,王朔和冯小刚找《编辑部的故事》里的演员时想到了葛优。他们来到北京木樨地,在一幢楼里好一番折腾,终于打听到葛优住的单元。敲门,却没有人应。隔壁的人说。他们要找的人外出了。于是他们下楼,坐在摩托车上等。天下起了雨。过了一两个小时,远处走来一个人。一个年轻人指着那人说:来了。
这是冯小刚和葛优第一次见面。后来冯小刚感叹说,他和葛优有缘。葛优不在家,天又下着雨,如果不想等,走了,就没后来的故事了。
央视名记柴静少女时代也不是一个风光的人。小学、中学的任何科,没考过100分,没进过前十名,她永远是班里最沉默、最灰色、最普通的孩子。一直到上大学后,母亲都在为她担忧:这闺女咋办呢?这么内向,毕业了会不会找不到工作?为了保险起见,母亲替她做主,非常坚决地让她报了会计专业,这样不愁找不到饭碗。但柴静应该是历史上最糟糕的会计之一。据她描述,别的女孩子的课本永远干净整洁,
卑微的种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