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
地处汾河中游东岸、太原盆地西南端,距山西省太原市94公里的平遥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同为保存最为完好的现存“四大古城”。1997年12月3日,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平遥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2800多年前的驻兵地,古代历朝的军事屏障

平遥,旧称古陶地,是帝尧的封地,春秋时期属晋国,战国时期属赵国。古城始建于何时,史书尚未有确切说法。据《平遥县志》载,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至公元前782年),大将尹吉甫北伐猃狁,驻兵于此,并修筑城墙。从那时算起,距今已2800多年。作为浩大的军事防卫工程,平遥城墙成为以后历朝重要的军事屏障。
秦始皇统一中陶县,属太原郡。从此,平遥作为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北魏时期,因避太武帝拓跋焘名讳,平陶县名被改为平遥。明初洪武三年(公元
1370年),旧墙垣被重修扩建,以后经10余次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在清代之前就形成了现在的规模。清代,又经过了10多次的重修、维修,城池更为壮观。
如今的平遥古城,,城墙高约12米,墙基底宽10米,墙顶宽3米到6米。城四方开有6门,城门之外,再筑重门,构成又一道防线。里外之间的合围空间,犹如大城之外的一座小城,称之为瓮城。瓮城平时可遮避风尘,战时能迂回御敌。
城门上的城楼建于明代,清时重修。南北2门的城楼为3重檐2层7檩歇山回廊式,东西4门的城楼为重檐2层7檩歇山回廊式。在古代战争中,既是敌情望所,又是作战指挥部,还是两军对阵的射击点。
在城墙上每60米到100米处,有一个向外突出的附着墩台,因体形修长,如同马的脸部而称“马面”,既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又能在守城之战中消除战场的射击死角。“马面”上筑方形楼橹,称“敌楼”,共计72座,如同林立的岗哨。城墙上设垛口3000个,与72座敌楼,象征孔子周游列国时的3000弟子、72贤人。
城墙四角,有突出于城墙且与墙身连为一体的墩台,称角台。每个角台上建角楼。现存角楼为清道光、咸丰年间重修时的建筑,也是重要的军事设施。城墙之外有护城河,成为保护墙内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线。
站在城门楼,可观城内全景。纵横交错的4条大街、8条小街及72条蚰蜒巷一览无余。南北大街处在平遥城的中轴线上,连通南北两门,是最为繁盛的商业街。街心的古市楼初建时间尚不可考,现楼为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重修,是城内独一无二的楼阁式高层建筑。

明清时期中国汉民族城市的杰出范例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古城历来有“龟城”之称。城池的总体布局仿“龟”样规划,是古人对长寿与吉祥追求的象征。城区的大街、小巷,构成了龟甲上的八卦图案,动静对应,主次分明。处于全城中心处的市楼,建于龟脊之上,给古城平添了几分鲜活的威仪色彩。
6座城门就如同“神龟”的1头1尾和4条腿。首南、尾北,用力爬行,活灵活现。上、下西门和上东门曲折开向南方,形似龟的3条腿正向前屈伸;而下东门径直开向东方,就如同以

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