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在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国有企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包括中央企业在内的全“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和各地党委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这是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推动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通过创先争优活动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哪里?我们的体会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但要着眼于年度经营目标的全面、超额完成,更要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长期性、结构性、基础性问题,在加快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源泉,国有企业要创科学发展之先,须有核心竞争力之优作为保证
专家学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多种定义和多角度的分析。归纳起来,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长期积累形成的、独特的、难以模仿和替代的多种能力的融合体,是企业对各种有形资源、无形资源综合运用的产物,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在波涛汹涌、跌宕起伏、大浪淘沙的市场竞争海洋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履行好肩负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个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虽然可能因偶然的机遇兴盛于一时,却不可能长久地赢得竞争;只有建立在强大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发展才是健康可持续的。近年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经营规模日益扩张,经济效益稳步提升,但总体而言,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产品质量仍未完全过关,商业模式不完全适应市场需要,内部管理仍较粗放,体制机制活力仍显不足,人才队伍素质尚不足以支撑企业转型发展等方面。“十二五”期间,国有企业要在发展的量上实现新的跨越,在质上实现飞跃,必须在培育核心竞争力上投入更多力量、取得更大成效,这是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国有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应成为企业创先争优的关键着力点。
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分析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找出短板和改进重点,明确努力方向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独特的技术、独特的产品、独特的商业模式、有效的市场开发、有效的管理控制等多个方面,相应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应从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开发能力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等多个环节努力。对工业企业而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和知名度、美誉度较高的自有品牌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因此,加强研发、加强品牌建设是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质量问题,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产品质量不过关,技术再先进也没有竞争力;而质量问题归根结底是管理问题,只有不断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在质量上精益求精、严格要求、毫不懈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商贸企业而言,商业模式是否能为市场接受、是否符合客户需求是竞争力的关键,大力培育以商务为核心、适当延伸至融资、设计、施工等环节的集成服务能力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不
国企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