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旅游学新论
第一章 民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第一节 中国民俗的形成、特征与分类
一、中国民俗的形成
二、中国民俗的特征
三、中国民俗的分类
第二节 民俗的旅游业意义
一、对中国民俗旅游业的思考
二、民俗旅游的定义与特点
三、民俗旅游的产业价值
第三节 民俗旅游的架构
第一章 民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旅游产业化是全球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经历了旅游事业→旅游行业→旅游产业的转变与发展过程,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三大产业之一。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区、市)将旅游业确定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龙头产业或先导产业,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第一节 中国民俗的形成、特征与分类
民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大都附有一定的民俗行为及有关的心理活动,因而很难进行泾渭分明的分类。
民俗节庆、民间文化表演艺术具有时间性
一、中国民俗的形成
1、经济的因素
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产生与其经济基础有密切联系,不同的经济基础上会形成不同的民俗文化。
如:匈奴:收继婚
女性在丈夫死后嫁给其兄弟的行为、习俗或法律。印度、非洲肯尼亚、乌干达的一些地区也存在着这类的传统,但由于习俗要求的夫兄弟婚不符合婚姻自由的现代观念,实践人数正在减少。中国南方有夫兄弟婚习俗的民族:苗族、壮族、黎族、哈尼族、布依族、彝族等
3、地缘的因素
自然是文化的母体,不同的群体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生活,所以任何文化的产生都具有地缘的因素。因此,民俗的形成也必然受地缘因素的影响。
陕西十大怪、云南十八怪、东北三大怪等
姓氏文化:①缅甸:(貌、郭、吴)海生、(玛、杜)丽;②中国:姓氏文化
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第二怪大姑娘
叼着大烟袋,第三怪养个孩子吊起来。
4、宗教的因素
宗教信仰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极为重要的精神现象,因此作为包括物质生活文化和精神生活文化的民俗,在其形成和发展中,也必然地会与宗教的因素产生极为密切的联系。后世的有些民俗就是由原来的宗教仪式演变而来的。
如各宗教的饮食习俗(佛教:素食;印度教:牛肉;伊斯兰教:猪肉等)
佛教:浴佛节、腊八节等等
伊斯兰教:开斋节(肉孜节)、宰牲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圣忌节)、经名等等
5、语言的因素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最为重要的工具,所以也是民俗文化借以形成和传承的重要工具。随着语言的发展,会影响到民俗的发展。
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谜语、谶纬(谶纬,是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咒语等等
民俗的形成→长期历史过程 P2
民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