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思维导图教学的应用论文.doc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思维导图教学的应用论文(共2篇)
第1篇: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分析
一、思维导图的基本理论概述
思维导图(MindMap)由英国兄弟TonyBuzan和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创建,它是基于放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工具,通过一幅幅形象的“图”直观呈现人类大脑的放射性思维过程,使人类大脑的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在直观呈现大脑思维过程的同时,又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挖掘了负责可视、综合、几何、绘画的右脑的潜在机能,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在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之间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实现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帮助人们改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协调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的平衡发展。
总的来说,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是人类大脑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从创作方法上看,创主要是从一个中心词开始,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联想出一系列相关的事物,然后形成一个有序的图式,即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基础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要求具有趣味性、灵活性、直观性、关联性特点,思维导图本身就是一幅幅色彩丰富、形状多变的图画,其色彩与图形的多变性无形中就会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与单纯绘画不同的是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始终紧紧围绕中心主题,在这条隐性主线的引导下发挥联想,使大脑整个的思维过程变得可视化。学生在色彩与图形的刺激下,会把枯燥乏味的英语词汇学习转变成生动有趣的绘画过程。这种
“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显然有助于唤起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思维导图是一幅幅重点突出的树枝状结构图,用它记录的笔记可以直观地显示出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所讲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迅速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及时查漏补缺,对教学策略作出调整,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更富有成效。应用思维导图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单词,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注意力。同时,它能有效克服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上、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所带来的学习障碍,让小学生建立词汇在音、形、义之间的直接联系,增强对英语的感性认识,逐步养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习惯。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预习学生要想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课,弥补自身所学不足,首先就要摸清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课前应用思维导图不但可以查漏补缺,找出学习的薄弱点,而且也可以勾画出新知识的学习要点,可谓一举两得。
对于新词汇的学习,学生可以先围绕学习主题列出将要学习的新词汇,以新词汇为各级中心词,根据词形、词义、发音等特征向外发散,联想自己已经掌握的词汇,找出新旧词汇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然后以此为基础先行预习新词汇,对于仍然模棱两可的词汇在课堂上则要重点学习。
比如学生在预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会遇到表示身体各部位名称的单词。按要求,学生必须能够听说、认读这些单词。但对于接触英语不久的小学生来说,这些单词数量之多、难度之大,如果仅仅让他们依靠死记硬背,不但会导致其学习效率低下,还可能会使他们逐渐失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此时,学生如果能够绘制一幅关于身体各部位名词的思维导图,以新单词为基础,根据词形、读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思维导图教学的应用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