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河水环境治理方案
城南河情况分析
城南河由于受限上游来水中磷、氮含量高,河道内排污口有13个之多,导致河水富营养化,从而使河中颜色变绿、变深,透明度下降,水质较差。通过现场调研,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上游来水差;
2、雨污分流不彻底,截污纳管效果差;
3、水处理中心的污水干管埋在城南河中间,雨天及雨后一段时间管中的污水常排入城南河;
4、河道两侧挡墙为钢砼及浆砌砖块,河底为水泥硬底,属典型“三面光”河道,无自净功能;
5、河道两侧为老民区小区,小区临河建设,部分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内,河面时有漂浮物;
6、城南河常年受义乌江水位顶托,%导致河道水流速度较慢,水流携带悬浮物物质极易在此段沉积,而河道水位不高,阳光照射导致河底淤泥发酵,导致河道黑臭情况发生;
7、河段存在部分河道上游宽、下游窄现象;
8、河道两侧可利用空间小,景观效果差,无亲水平台。
处理技术分析
河道污染是区域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造成的,污染治理的根本性措施是污染源的治理。因此,世界各国均把污水截流、废水达标排放和控制排污总量作为河道整治的首要措施。然而,由于难以根除的面源污染及内源污染,即使在污水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河道污染及其富营养化问题仍然十分突
出。
为此,各地在河道治理中,把污染源治理和强化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作为河道修复的重要目标。
根据在国内外河道治理的技术和数据最终结果统计,自然水体的以下几种方法较为常用和有效:
1、前置库技术。在河水进入河道之前,通过前置库,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增强泥沙及营养盐的沉降量,同时利用前置库中浮游藻类或大型水生植物吸收、吸附、拦截营养盐的功能,使营养盐成为有机物或沉降于库底。该项措施的技术关键除需要足够的场地外,前置库要控制80%左右的入流水和可达到一定去除率的水力停留时间。
2、湿地处理技术。湖滨湿地和入湖河道堤岸湿地是拦截非点源污染的有效措施,也是污染物进入河道的最后一道拦截屏障。湿地水体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氮和磷等营养盐,湿生植物吸收水体和基质中氮、磷进行生长,通过收割去除氮磷。基质能吸附磷,同时在基质中还存在着好氧、缺氧和厌氧的环境,微生物可以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达到去除氮磷目的。但是,湿地对氮磷营养盐的净化效率相对较低,其原因是湿生植物吸收氮磷的能力有限,基质中有利于脱氮和积累磷的微生物种群数量较少,同时,一般湿地不能提供基质中微生物进行高效积磷和脱氮的环境。
3、引流冲污和综合调水。引流冲污实质上是对水体污染物和浮游藻类的稀释扩散,就局部而言常被视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相对简单、易行和代价较低的办法。如杭州西湖自钱塘江引水后对延缓水体富营养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从整体出发,这种办法实为污染转移,有以邻为壑之嫌;综合调水不同于引流冲污,主要解决水资源的再分配,利用一定的水利设施合理调活河网水系,达到“以动制静、以清稀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目的,尤其对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能发挥较好的作用。
4、曝气复氧。曝气复氧对消除水体黑臭的良好效果已被国内一些实验室试验及河流曝气中试所证实。其原理是进入水体的溶解氧与黑臭物质(H2S,FeS
等还原物质)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对于长期处于缺氧状态的黑臭河流,要使水生态系
城南河水环境处理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