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作业成本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认识作业成本法原理和理论基础
掌握作业成本计算的程序与方法
6/24/2017
1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13·1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
一、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作业成本法( 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动因的分析来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并为企业作业管理提供更为相关、相对准确成本信息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和发展,与新的制造环境下成本构成内容的变化密不可分。
作业成本计算(ABC) 作业成本管理(ABM)
6/24/2017
2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作业与作业会计概念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就已经提出。
作业成本法的兴起:作业成本法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代表人物有美国的会计学者库珀和卡普兰等。主要论著:
《一论ABC的兴起:什么是ABC系统?》
《二论ABC的兴起:何时需要ABC系统?》
《三论ABC的兴起:需要多少成本动因并如何选择?》
《四论ABC的兴起:ABC系统看起来到底象什么?》
6/24/2017
3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产生的背景:企业所面临的客观环境的改变
1、产品生产方式的变化:
现代社会需求的多样及多变性、,要求他们以市场为导向,从传统的以追求“规模经济”为目标的大批量生产方式转变为能对顾客多样化、日新月异的需求迅速作出反应的“顾客化生产方式”,以保证能在较短时间内生产出不同的新产品,及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6/24/2017
4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2、产品生产技术环境的变化
当代高新技术革命的特征,主要表观为电子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弹性制造系统(FMS)的广泛应用。其高级形式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形成和应用,、销售等所有阶段,把所使用的各种自动化系统综合成一个整体,由计算机统一进行调控。汁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使生产的电脑化、自动化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并为生产经营管理进行革命性变革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
6/24/2017
5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3、管理方法和制度的创新
随着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管理制度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变革。现代管理原理和方法层出不穷,例如适时制(JIT)、全面质量管理(TQM)、并行工程(CE)、敏捷制造(AM)、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精益生产(LP)和世界级制造(WCM)等等。这些科学管理方法要求现代企业摆脱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创立新形势下的管理新体系,使之适应企业内外部客观环境和条件的重大变化。
6/24/2017
6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产生的具体原因:传统方法的不适应新环境
传统成本计算以“业务量是成本的唯一影响因素”为基础,成本计算过程过于简单化,并且简化了对期间费用的处理。传统生产环境下,由于间接成本的比重不大,所以传统成本计算还能满足企业对成本信息的需求。
新的制造环境下,制造费用比重上升,制造费用与产量、工时的相关性渐失,沿用传统的费用分配方法,成本信息扭曲成为必然。
6/24/2017
7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1)传统成本计算只能反映生产耗费的结果,不能反映经营过程中各作业环节的成本耗费,以及各环节成本发生的因果关系;
(2)传统成本计算具有短期性、片面性(只考虑制造环节的成本而不考虑销售和采购等其它阶段的成本)和层次上的单一性(只关注产品成本而忽视其它形式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能较好解决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弊病,是成本会计发展的重大变革。
6/24/2017
8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二、作业成本计算的理论基础
资源
资源
资源
资源
资源
资源
资源
资源
资源
作业中心
制造中心
产品
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耗用资源
作业中心
作业中心
6/24/2017
9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物力、财力等都属资源范畴,包括:货币资源、材料资源、人力资源、动力资源等。
,不一定都被消耗,即便消耗也不一定对最终产出有所贡献。应区别有用消耗和无用消耗,把无用消耗价值单独归集到不增值作业价值,而把有用耗费的价值分配到作业中去。
。是要在价值形成的最初形态上反映被最终产出吸纳的有意义的资源耗费价值。
,找到资源动因,按资源动因将资源消
成本管理学第十三章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